砥砺奋进五年 铁路发展掷地有声

铁路评论   2017-08-29 09:06:52  161浏览 作者:赵驰

这五年,中国高铁一跃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闪耀的名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形成了“四纵四横”的主框架,总运营里程超两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总和。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雅万高铁、中欧班列应运而生;在国内,赏花专列、扶贫专列、城际月卡等接踵而至,为民生释放了一波又一波的“红利”,提升我国铁路在国内国际认同感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市场,成为了铁路发展活力的源泉。如果说“中国标准”让我国高铁走上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那么供给侧改革则是市场化之路的指路牌。调图,便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角色悄然转变的一大写照。2017年暑运自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全国铁路预期发送旅客6亿人次,最大的客流量来源于学生。正值暑假,“学生流”的运输需求也各有不同,这对铁路系统的运力提出了灵活稳定的要求,“跟着市场走”便是打赢暑运的前提。相对于以往铁路调图一般在全路共同调度指挥下的情形,如今的铁路调图却凸显出区域化的显著特征。即各铁路局已成为铁路调图的主力,并不在需要等待总公司统一进行,做到因地制宜,紧跟当地市场需求。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市场化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所在。如今,以中国标准动车组为代表的高速动车组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设计时速达到400公里,列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兼容性都有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复兴号”CR400系列动车组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极大地增强了我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应当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并重。因此硬件创新和制度、模式、机制创新并进,才是全面的创新。年内开通的宁波至余姚城际从融资方面就透露着浓浓的“地方定制”的味道。传统铁路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50%,路地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摊资本金,其余50%投资采用银行贷款;而该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钱都由地方政府出,宁波市本级财政和余姚市财政各承担一半。政府不再主导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通过“政府买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体系和经营环境。

砥砺奋进的五年里,中国铁路的发展之路转眼“轻舟已过万重山”。夜间动卧的加开,车票自主定价,城际通勤票的发售,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市场化是中国铁路发展进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笔者相信,顺应这一趋势,中国铁路在未来也必将更多的惠及民生。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