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高利贷贴上校园标签
铁路评论 2017-07-24 09:23:41 237浏览 作者:莫超信为买一部iPhone手机,18岁的合肥女大学生方晴找借贷公司借了四千元高利贷,只还了两周就还不起了。在范某牵线下,她四个月间在省城十多家贷款公司,借高利贷超过了30万元。期间,为偿还巨债,方晴被范某介绍到夜总会做陪酒女,还被一家借贷公司拍了裸照。(2017年7月20日南方日报微博)
近来,高利贷事件频发,特别是违法校园贷更是引发人们关注,多数学生都是为了买奢侈品而欠的高利贷,也有为父还债而借的校园贷,令人最震惊的莫过于去年的“大学生裸照贷款”事件了,令人痛惜,这些校园贷已然涉嫌违法,然而,最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何校园贷如此猖狂呢?
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高。这是校园贷打入校园学生群体的切入点,他们看准学生对奢侈品急需的欲望而又没有经济支持,通过熟人作为中介桥梁,为他们提供高利息贷款。校园贷抓住学生的弱点,很容易取得学生信任,所以,校园贷才这样有持无恐。当校园贷变质成为高利贷时,不免贴上学校的标签。
鉴于此,学校应该站出来,将标签撕下。校园贷事件发生于学校,对学校影响极大,不免在学生中引起不必要的惶恐。校园贷有些严重的会毁了一个学生,有的被公开裸照,有的被迫诈骗周围同学,更甚的是因沉重债务而导致学生跳楼自杀。
这样的校园贷令人们深痛恶绝,学校不应对这方面疏于管理,要加大力度抵制违法的校园贷,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摒弃攀比之心,学生本就不是一个高消费群体,生活不能奢侈化;对于贫困学生,学校要加以密切关注,有能力的应予以帮扶,别让校园贷有机可乘。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多管齐下保护好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针对扭曲的校园贷,早在去年教育部曾联合银监会发出“黄牌”警示,要求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同时,今年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
至此,校园贷虽被叫停,但是,仍然有许多改头换面的非法信贷在向大学生抛出诱饵,对学生群体虎视眈眈,趁虚而入。
因此,学校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仍需要不断牢固学生思想,不让攀比之风盛行校园,给高利贷有机可乘,学生也应该正视自我消费能力,有关部门也应该加以防范,正确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