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和风细雨”,让“四季如春”

铁路评论   2017-07-09 12:38:34  206浏览 作者:李峰

  日前华北地区陆续进入雨季,感受着夏天狂骤不驯的暴雨,回味着春天和悦柔美的细雨,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联想到现场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怎样与职工群众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以期取得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是否可以借鉴夏雨与春雨的启示。

有人说,现场干活就要干净麻利快,一是一,二是二,需要不容置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大胆去说,理直就要气壮。于是,有些人遇到不服从安排或违章违纪,就会突然放大嗓门大声嚷嚷,以此显示自己的权威。在他们看来,管理为公,理在这边。可是,难道有理了就一定要“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绝大多数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都会有理亏的自我告示。这时,其实根本用不着召唤“暴风骤雨”,“四两可拨千钧”,明确的指出改正方向,使用正常的语气就足够了,也最容易让人欣然接纳。反之如果批评的过了头,单单是说话时的语气及音量过度,就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道理再有力,也没有人去听得进,由此甚至可能走向反面。

有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据资料显示,国外学者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7%言语+38%语气+55%表情。当然,这并非绝对,然而它所彰显的语气和表情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对于指导我们的现场管理工作,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众所周知,理是一个,说法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当说服一个人很难时,这时上述的公式就值得一试了。

现场工作要求管理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并让职工明白、理解和接受。既然如此,就应注重效果而不是过程,不是靠声高和气力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感的得体而取胜。再说,如果达不到应该有的初衷,那么,你气再壮,声再高都等于零。笔者认为,有理不必声高,更不能说粗话,否则容易伤害职工的自尊,引起对方的反感,形成紧张的气氛。

洒“和风细雨”,让“四季如春”,有理更要有度。尤其我们面对的是职工群众,有时候要懂得对表达方式有所把握,和风细雨无人不爱,用心倾听一下对方的理由,更容易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在职工做得很努力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于必须的批评,要先肯定其优点,再指出其不足,往往效果更好。用心感受对方,心贴心地交流,“春风化雨”,使人口服心服,才能收到更好的实效。(李峰)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