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让“溺水”的东北经济成功上岸

铁路评论   2017-05-11 10:03:31  217浏览 作者:朱明飞

在长春、沈阳,爱逛街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受:货架上来自欧洲的食品、日化用品越来越多。“很多商品都是被中欧班列运回,物流成本降低,价格也更亲民。”长春一家大型进口商品超市负责人刘汉中说。(5月10日《新华网》)

近些年,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减少、钢铁产能过剩,东北经济进入寒冬期,东北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垫底,东三省的人口更是持续多年净流出。对资源的过度依赖,缺乏有效的振兴手段,人才的大量流失,东北的经济被一片唱衰。庆幸的是,国家没有忘记大东北,提出振兴东北的计划并付诸实践。中欧班列更是将东三省作为重要“驿站”,以此让“溺水”的东北经济成功上岸。

“买全球,卖全球”是中欧班列的标签,对于东北来说同样适用。以前昂贵、高大上的欧洲食品和日化用品,随着中欧班列进入“寻常百姓家”。刺激了居民消费,搅活了一潭死水。同时,大量的东北特色商品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欧洲,大量的东南亚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转运到欧洲,拉动了东北的经济增长,提升了东北的社会影响力。吉林,这个近海不靠海的省份也因中欧班列吹来“欧洲风”,焕发“国际范”。

货运发达一直以来是东北繁荣的重要基础,近些年货运的严重萎靡让东北经济雪上加霜,很多港口只出不进。而中欧班列的开通,给东北带来了无线可能,东北的价值在很多商人眼中更是成倍增加,许多以前不往来或者放弃东北的货主,纷纷前往东北寻求合作机会。一些只出不进的单向港口也在中欧班列的撬动下,成为双向港口,其中营口港更是成为了面向世界的中转港。中欧班列带给东北的成就有目共睹,仅在长春兴隆综保区,2016年跨境电商就实现出口3000万票,货值近7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15年的3倍和2倍。

中欧班列除了使东北的运输业重换生机,也给东北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欧洲的一些大宗型货物运输到东北,让东北经济有了多种发展路径,对资源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将国人向往欧洲的一些娱乐项目和设施引进到东北,让人在国内花很少的钱享受到跨国式的服务。另外,货运的发达和中转带来大量人流,东北可以举行一些高质量的活动、推出一些质优价廉的商品、打出东北的特色,能够吸引这些人在东北游玩,进而让第三产业在东北经济的比重加大。

中欧班列将“溺水”的东北经济成功上岸,也给其他城市提供了模板。抓住机会、善用机会、放大机会,在祖国营造的良好大环境下,一切皆有可能。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