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守儿童”问题面前,没有真正的“吃瓜群众”

铁路评论   2017-02-08 14:14:32  161浏览 作者:张俊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扶贫”是重点内容,而在扶贫工作中,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尤为不能被忽视。“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是孩子的父母、长辈?是其所在的村、镇?在笔者来看,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应该多方联动共同解决。

2月4日,广铁集团公司怀化火车站就发生了惊险和令人感动的一幕:一个男童从父母所在的深圳独自乘坐火车返回老家怀化,因为迷路,长久地在车站徘徊。当地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细心地发现了他的异常,经过详细询问,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并动用站内资源,将其送回家中。

面对记者的镜头,孩子的奶奶一直说:“好人有好报”,怀化车站工作人员此举也再次证明:抓市尝获得盈利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并不矛盾,像怀化火车站这样具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部门,也必将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不过,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这件事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后怕:如果这个男孩没有被铁路工作人员发现,出了车站,会不会遭遇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是的,“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安全方面依然存在隐患,他们所需要的是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与帮扶。

儿童的成长需要监护,“留守儿童”也不例外。在2月4号的事件中,我们明显看出:孩子父母和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监护是失职的。比如:小峰只知道家在怀化,对具体地址说不清楚,这就说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接受过哪怕一些基础性的安全的教育。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留守儿童”中间。因为和父母长期分离,所以,孩子和他们的感情并不深,甚至比较陌生,与爷爷奶奶虽然长期生活在一起,但是因为老人的时间、精力等有限,也不能给孩子全方位的监护。

当然,我们一味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和长辈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更好的教育是徒劳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因生活所迫,而爷爷、奶奶等长辈也更多的是有心无力。想要改变“留守儿童”的境况,需要以“精准扶贫”为依托为贫困地区的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发动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不但要在公安机关内部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小峰”这样找不到家、交代不清家庭住址的情况再度发生,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后者更为重要,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工作者定期为“留守儿童”做测评与开导,弥补其成长过程中情感需求的缺失。

不管怎么说,铁路工作者助力男童归乡的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留守儿童”问题面前,没有人能做真正的“吃瓜群众”,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需要全社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保驾护航。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