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

铁路评论   2016-09-20 11:18:56  243浏览 作者:张镭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生活?你敢确认:你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当我抛出这几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虽然我也是中国人,我过的也是中国人的生活,可我对于中国人的生活却很不了解。至少,我说不出中国人的生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是,人生的问题太多,我们根本就无暇思考生活的问题。何况,在许多人的眼里,生活它是个问题吗?如果它是个问题,那它会是个什么问题呢?要知道,我们所理解的生活,大约就是吃饭穿衣睡觉的事吧!显然,这种理解太偏狭了。所谓生活,远非这么简单。

要认识我们的生活,单靠我们的眼睛是不够的。透过表象看见生活的本质,那并不是我们的强项。一般而言,我们会被生活的表象所迷惑,并以此作为结论,认为浮世的这一切才是人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最真实的情状。

认识我们的生活,我们所依靠的,的确只有我们的两只眼睛。我们不仅依靠我们的两只眼睛观察世间万象,更依靠我们的这两只眼睛看一切书本上的文字。如果说我们非常自信于自己所观察到的世象,那么,面对白纸与黑字时,我们似乎只有迷信的份。我们会振振有词:“那是书上说的。”

书上说的,其实也是一个人说的。是一个人说的话,是一个人的想法,是一个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人得出的结论。这一个人岂能代替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结论?即便代替得了,又焉能代替所有的人?即便那个人说的、想的与认识的,与我们生活的真实情状比较接近,那又怎样?就因为这接近,我们就要迷信、就要五体投地?可否知道,迷信和五体投地意味着什么?如果意味着你的思想从此被他人征服,从而不再让你拥有自己的思想,你还会迷恋于这种迷信,你还会为之五体投地?

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的社会是危险的,亦是悲哀的。当我们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所征服,从而让我们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悲剧将会发生:我们将不再活着,我们已失去自我,我们把自己给弄丢了。因为,我们不再活人,不再活思想,我们只为征服了我们思想的那个人活命。这样的人愈多,征服者愈快慰。征服者愈快慰,被征服者愈悲哀。当然,中国的征服者从来不需担心民众们会清醒过来。中国人非常乐于享受被征服的感觉。中国人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了二千多年,都成为习惯了。习惯成自然,谁若是妄图改变这生活,我们还不习惯呢。

中国人若真想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生活,需要做的,显然得走出去,然后,再请进来。

走出去,这在当下变得容易多了。但走出去是否就能从别人的生活里观见我们的生活,恐怕也非易事。许多国人走出去后,别人的东西没学到,反而把自己的生活陋习丢在了人家那里。不过,也不必担心,我们丢失的东西无论怎样不堪,也未必会影响到人家。同样,人家走进我们的生活,留下的哪怕是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某一样东西,我们也未必收得下,学得来,做得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包括丑陋的习惯。显然我们走出去不是为了演示我们的丑陋给人家看,我们走出去是为了看看人家的生活,学习人家那些好的东西。可习惯太难改变了。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向好的、文明的生活看齐,堪比登天。

一个民族的文明,绝不是一天、一年养成的。但一个民族的文明,若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还养不成,还“习惯成自然”,那便是一种疾病了,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了。几千年都治愈不了这种病,想想都令人害怕。

走出去若仍无效果,那就请进来?请人家给我们示范吗?不!我的请进来,不是请人,是请进那些来过中国后所留下的文字。请那些文字作甚?别小看了那些文字,不管那些文字里头有多少不正确的地方,但我们必须相信,透过他们的眼睛所看见的我们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如果说我们总不了解自己的生活,不是我们不想了解,而是我们无从了解。人类总是看别人容易,看自己难。

老外们写中国的文字够多的了。但是,我看了那么多之后,虽各有千秋,可要说真正写到中国人的骨头里的,怕只有一个日本人内山完造,他做到了。

在世界民族之林,研究中国既深且透的,莫过于日本了。戴季陶在1928年写的《日本论》里的一段话,最早揭示了日本对于中国的研究——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几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几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也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这样的中国人,当他和日本人打仗时,怎能不败给对方呢?

但在内山完造看来,日本的中国研究家们,对中国的研究,依然不为他推崇。因为,内山完造认为,日本的中国研究家仅研究了“中国之文献,与夫堆砌文献的文章而已。”他在《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一书里写道:“我以为中国所谓文章也者,仅将中国人的生活的一部或是一面,用文字巧妙地配列书写下来的东西而已。所以它只是一部分的记录,而绝不是全部的。同时,深信这类的文章,断不足具左右生活的力量也。”

同样是用眼睛去看,内山完造将左眼看到的中国文化称为文章文化,右眼看到的中国文化称为生活文化。——“文章文化也者,不待说是表现在文章里的东西。所谓生活文化,是生活着的具体存在着的东西。”

因之,内山完造便认定“表现在文章里面的中国文化,和实际生活绝不是一回事”。而实际生活,“唯有从生活里才能表现出来”。

很有趣的,是内山完造的这段文字——

但何以日本的中国研究家,仅埋头于研究文章文化,而不及其余呢?我觉得这原没什么不可思议之处。因为日本的研究家非文章不信、非文献不信的缘故。……

在鲁迅眼里,内山完造是个“中国通”,他1913年来到中国,在中国旅居长达20余年,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颇为了解。

而我对内山完造的欣赏,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的了解,不是建立在文章文化上,而是建立在生活文化上。这也是他与众多描写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的外国人的不同之处,当然,也是其非凡之处。

那么,内山完造眼睛里的中国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种不同凡响之景像?他在《中国人的生活》这篇文章里,以中国的天干,即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代表十个人,谈说中国人的生活。

甲  中国因为是儒教国,其思想是不必说了,其生活也不待说了,是儒教的了。

乙  诚然诚然,自小便死读什么《论语》《大学》的了;还是书读百遍意自通式的教法哩。

丙  唔,且慢且慢,你们大误了。中国决不是儒教之国。邬其山也曾经说过的,夫子庙(孔子庙)虽然到处有,却到处被草和粪埋起来了。不断也有大事修葺的事情,但不相干,那一定只是政治家基于什么政治的意味而干的勾当罢了。我们也只是跟在屁股后面乱嚷嚷而已。我实在以为儒教和一般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很深切的关系哩。

丁  倒不如说中国人的生活是道教的呢。一年到头,样样事情离不开占卦,我以为总该是道教的影响呢。

戊  固然不妨如丁君样说是道教的影响,但更进一步,露骨地说来,是一种迷信生活罢了。

丙  这种地方固然也有,但与其说是什么儒教的,道教的,由普及中国全国的佛教那种兴盛方式看来,倒还不妨说是佛教的呢。特别如葬式的那种隆重以及乐于布施等等行为观察时,觉得他是非常佛教的呢。

己  诸君的看法都略有些道理,不过我还有一点不同的见解。中国人的生活是极有趣的,但我看的方面和诸君大不一样,我以为中国人是非常地爱好赌博。他们的生活,彻头彻尾,我以为是赌博的。胜则官军败则匪盗那样的语句,岂非活活地把中国人的心理描绘罄尽了吗?

庚  诸君都真下了工夫研究哩。无奈却未能触着中国人的生活的实际。中国人之为人,都非如甲君至乙君所说。鄙人以为第一金钱,第二享乐,便是中国人的生活的一切了。中国人之如何执着于金钱,已经不待多说。金钱比生命还来得重要。然而这金钱是用作享乐的。第一妻,第二,第三……金屋藏娇多人,每天饱衣足食游手好闲地尽情享乐。所以,鄙人以为金钱和享乐,才是中国人生活的一切的一切哩。

辛  庚君所说,不中亦不远了,我更进一步来看,中国人是先天的奴隶性的。他们第一没有感恩之心的。因为不感恩,所以又不知报恩。不为恩惠等等所感,我以为是连豕犬畜生都比不上的。常言道,饲犬三日便知恩,而中国人则全然不知所谓恩所谓惠之类,所以可以说是最下等的人类,即可以说奴隶一样的人类了。

壬  这话失于苛刻了。虽然说是中国人,也岂能说全部都没有报恩之心呢?大体说来,中国人是个人主义的,此种个人主义已经病入膏肓,由个人主义,变成了利己主义,而造成了利己的生活。更比这要不得的思想行为也不至于了。

癸  我以为适才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君全部所说都是不对的,但又都是对的……(《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日〕内山完造,新星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115-117页)

这就是中国人的生活?这就是内山完造眼中的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无疑,内山完造眼中的中国人的生活远不止一种,达十种之多。这十种之多的中国人的生活,汇成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但若从文章文化里去了解中国人的生活,肯定不及这么多,这么丰富,乃至于全面。这是内山完造完成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极大的贡献!他让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真正的认识,清楚的认识。尽管在他之前,我们也是有认识的,但可以肯定,我们的认识不及他的全面。

但是,有人要跳起来说了,内山笔下的中国人的生活早已离我们远去了。那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而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完完全全是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也是新的生活。

要说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我也不能例外。也就是说,同大家一样,我也是新时代的人。但是,我的生活是完全的新生活吗?新生活的标志是什么呢?我的身体里,我的生活中,再也没了儒教的、道教的、佛教的、迷信的、赌博的、金钱的、享乐的、奴隶性的、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的生活踪影了吗?

我不排斥新的时代,我更不排斥新的生活。伟大人物将我们领进新的时代,享受新的生活,我个人是充满感激的,因为,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但祖先——并不遥远的祖先,他们遗传下来的东西,也即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复杂性的生活的基因,难道就能被新时代拒绝在我的体外了?如果新的时代意味着一切旧的东西都已死去,那谁能告诉我,今天的中国人其素质为何还上不去,文明程度还为何总让人唏嘘,令人不安?说句我并不想说的话,今天的中国人,被新的时代洗刷,改造,锻炼成为一个完全的新人了吗?——旧时代下那些在我们今天看来无比丑陋的东西,好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更变而完全更变啊!

不难看出,内山完造(汉名邬其山)笔下的中国人的生活,至今也没有多少改变。除了那些老毛病以外,我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了政治动物。当然,今天,中国人对于政治虽还热着心,却不至于再次成为政治动物了。目下的中国人,大多成了经济动物。

内山完造笔下的中国人的生活若是至今还变化不大,尚未消亡,那若是再加上今天的中国人的两个属性,即政治动物与经济动物的属性,一个完整的中国人的生活图景,似乎可以成型了吧。但我这样的粗略划分,显然失之简单,未免马虎得很——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是我们中国人的又一个大缺点。实际上,今天的中国人的生活,远不如内山完造笔下的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显得丰富,包括我们不乐见的部分。我十分怀疑,今天的中国人,他的内心还有儒教吗?还有道教吗?还有佛教吗?但我相信迷信的还有,算命打卦的还有。

今天的中国人,表面风光,潇潇洒洒,可内心空虚、精神迷茫。我们总爱骂老和尚,说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人家那是坚守、是信仰。而我们却是做着和尚,愣是连钟也不撞!比起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可能都是活得最迷茫,最不知所终的一代中国人。

梁漱溟坚信世界是一天比一天要好的。但我对这个所谓的好——的理解却与他不同——世界一天比一天要好,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更不是科技的发达,而首先是人的好,是人的一天比一天好。人的一天比一天好,就是人一天比一天更文明,一天比一天更诚信,更守规矩,更遵章守纪,更有敬畏!如果一天比一天好的世界,只是物质层面的,科技层面的,而人的文明却一如既往,原地踏步,甚至退化,那这个世界即使进步了,也无人喜欢。更何况,衡量世界的进步,世界的好,只能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人。如果主宰者杀人越货,无法无天,如果主宰者都像法西斯,都像IS,谁会说这个世界一个好字呢?

内山完造1913年来到中国,1917年在上海北四川路魏盛里开设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内山书店,1927年书店被中国政府接收,1947年12月内山完造被中国政府强制遣返归国。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日中友好工作,1959年9月2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我们常说,假使鲁迅活到新中国建立他会怎样、怎样?我们也不妨来个假设:假使内山完造活在当下,他笔下的中国人的生活又会是怎么样子的呢?他笔下的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癸诸先生又有着怎样的高论呢?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中国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怕内山完造也要很费力气,尽管我很想听听他笔下的那十位老先生这回能说些什么。至于我们,我看就别饶这个舌了。——时候不早了,还是洗洗睡吧!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