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 大叔 大变样

铁路资讯   2015-12-28 07:28:17  浏览 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记者 陈南辉 杨莹青

隆冬时节,赣南的天空格外透亮。记者一行从赣州出发,驱车两个多小时,前往位于脐橙之乡信丰县的赣州工务段大塘线路工区。

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四周广褒的田野上,零星散布着一些民宅。远远望去,一幢明黄色的楼房特别醒目。

司机师傅说: “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刚一下车,工区职工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让我们丝毫没有生疏感。

工长叫何树民,今年49岁,黝黑的皮肤,瘦高的个子,说着一口四川话, “大塘工区有7名职工,分别来自四川、广西、江西,还4名劳务工。11人中就有9人是 ‘大叔’。工区管辖里程12.4公里,从1996年京九线开通至今已实现安全生产6983天。”

“大塘是一个连最慢的小运转列车也不停的区间工区,职工得到15公里外的信丰才能坐火车。但别看这儿偏,这儿却是个好地方,出了不少人才呢!”一直陪着我们的甘书顺师傅忍不住插话。

“对对,从大塘走出去的有一名副段长、一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还有好几名车间主任。我们可是路局老牌标杆工区呢!”一位名叫李强的师傅补充道,“19年了,大塘人来了走,走了来,目前张仕凯就是唯一一个从建工区开始一直坚守的元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无不透露出对大塘工区的热爱和自豪。

“呜……”工区山脚下,一列火车从北面呼啸而来,带来短暂的问候,片刻便消失在视线外。

“其实,大家以前也没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工区偏远,职工有时也发牢骚。”何工长介绍说。

“后来是怎么变的呢?”我们很好奇。

“段领导经常到我们工区来,来一次就做一次思想工作。 ‘大叔’们不光自己变了,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过去调皮的小伙子也不再嫌弃工区偏远了。你们不知道,咱们小万的新网名就叫‘改变’呢!”

时间已接近中午, “大叔”们分头择菜、洗菜,很快一桌绿色美味的川菜就上桌了。

离开大塘已是傍晚时分,职工们不舍地向我们挥手道别。离工区越来越远,他们的欢声笑语依然萦绕在耳边。

  • 把好安全工作“二道防线”
  • 管理有新意 新人安新家
  • 列车停运,用心服务不停运
  • 行走线路上 重任肩头挑
  • 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线进入静态验收阶段
  • 强化风险管理,盯控关键点,扎实做好防洪防汛工作
  • 守护平安,我们不做谁做
  • 赣州工务段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 赣州工务段“清凉”送一线
  • 超支大户变身节支典型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