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旁的那一抹绿

铁路资讯   2015-10-18 08:04:24  0浏览 作者:现洛阳土地林业所

图一为林业所职工对危树进行修枝截杆专业处理。

图二为秦建国挑水浇树。

图三为列车穿行在豫西山区的苍翠林带中。

本报特约通讯员徐春明陈磆

苍老的古井、蜿蜒的小道、寂静的村落、袅袅的炊烟……

眼前的画面仿佛一张老照片,又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安静惬意。

画面中出现一个人影。他走进寂静的村庄,沿着蜿蜒的小路,穿过袅袅的炊烟,来到苍老的古井前。

他放下水桶,摇起木手柄,慢慢拉起绳子。桶里出现了清凉甘甜的水。然后,他徒步、攀登、穿越,来到铁道边,让甘甜的水滋润“干渴”的树。

模糊的人影逐渐清晰。看着心爱的树,一张灿烂的笑脸绽放在汗水和灰尘下面。这个人就是郑州铁路局洛阳建筑段洛阳土地林业所主任秦建国。

这些树是老秦前几天补植的,学名叫大叶女贞,是铁路沿线绿化带较常见的树种。这些树位于陇海铁路沿线,离前面画面中的小村庄有一公里的距离。

这个小村庄是新安县郭沟村,属于豫西山区,村子周围高坡陡岭,常年降雨较少,水源奇缺。在附近的铁路沿线植树,树苗和浇树用水都要靠手搬肩扛才能运到。这里植树难度大,成活率低,是典型的黄土区域重难点植树区段。

当天是补植的第7天,是树木能否成活的关键时期,树木需要再次浇灌。因此,早上5点,老秦就赶到了郭沟村。除了降雨,村里这眼古井是旁边长达两公里的铁路沿线林带的唯一固定水源。从早上5点到下午1点,老秦在水井和线路边往返了10余趟,挑了20余桶水。

55岁的老秦硬是用肩挑背扛,支撑起这些幼小的绿色希望。10月13日,笔者一行探访了老秦带领的铁路“园林队”——郑州铁路局洛阳建筑段洛阳土地林业所。

与林为伴,从“荒山秃岭”到“绿树葱茏”

一说到树木,就勾起了秦建国的兴趣。不善言谈的他令人意外地拿出了一个画夹。

一幅绿意盎然的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叶女贞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这就是希望,绿色的希望。”对着自己的画,老秦激动地说。

在陇海线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段铁路两侧,连续数年,刚造好的幼林就不时遭到毁坏,导致林地被蚕食。眼看着辛辛苦苦种下的林木逐步减少,老秦吃不下饭,夜不能寐。

为解决这一难题,老秦带领林场职工现场走访,了解到村里小学环境差又无经费改变的现状后,他带领大家免费帮助当地村委会为该村小学绿化、美化环境,感动了村干部和村民,和他们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老秦又趁热打铁,与村里签订了护林承包合同,适时推出了以保存率和成活率为标准的考核机制,根据护林成效发放工资,调动了村民护林、爱林的积极性。

今年4月,老秦遵循“以林护地、以地养林、巩固路基、美化线路”的原则,在陇海线荥阳站旁打造了又一个“绿色之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原本一条深沟高坡错落,面积达100多亩的污水河,变成了以火炬和大叶女贞为主要绿化树种的整齐林带。

“三分种树,七分管护,十分成活才保险。”这是老秦的口头禅。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这是老秦针对陇海西线地势特点和原有林生长习性,提炼出来的造林护林经验之一。

为了让这些树木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毁林、盗林事件发生,老秦大力推行一个以专职护林员为主导,以聘请当地农民护林员为主体,以铁路公安和地方政府大力配合为辅助的联防护林机制。这也成为老秦确保林木成活的重要法宝。

一棵树、一片林、一条绿色铁路林带……这是老秦梦中都会出现的景象。2006年以来,秦建国带领职工绿化美化线路总长达到350公里,栽植乔木、亚乔木50余万株,花灌木3.5万株,其中示范林带3处,初步实现了铁路沿线林带“连起来、厚起来、茂起来、美起来”的目标。

守护绿色,从“不知所措”到“绿意盎然”

在林业所大院里,上百种苗木布局规整地长满近300亩的苗圃。一眼望去,各种苗木郁郁葱葱、五彩斑斓,办公、生活区景石、桩景掩映,水池边荷花争艳蛙声鸣……

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30岁出头的秦建国从洛阳工务段机关调到白马寺林场任场长(现洛阳土地林业所),那时的他白净潇洒,头发浓密,精明干练。

老秦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大胆提出了建立企业内部模拟市场机制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树立以林为主、以副养林、林副并进的办场新思路。

这一举措,让大家劳有所得,干劲十足。自此以后,老秦亲自带领着林场职工育苗、造林、护林、经营,林场渐渐显现出了活力。

几十年如一日,老秦和他的绿化团队一起,共同开辟出林场发展的特色之路。跟老秦一起工作21年的林场职工吴军堂说:“几十年了,和老秦一起,吃过苦、受过累,一起哭过笑过,但我觉得值,跟他处伙计带劲儿。”

时光荏苒,当年的帅小伙变成了如今的“瘦大叔”。但老秦的个人魅力依然吸引着身边一起共事的老伙计和新同事。黄鑫就是林场年轻一代中的一员,他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林业专业,1989年出生,和“90后”擦了个边儿。梅西、邓超是他们这代人心中的偶像。

可如今,55岁的老秦成了黄鑫的偶像。

那是2013年春的一天,老秦带着初来林场工作的黄鑫走在芦院村铁路林带旁。突然,一只野黄蜂飞速地朝黄鑫扑去。10多分钟后,黄鑫的大腿开始肿胀,刺痛处出现了硬币大的红包。疼痛让黄鑫寸步难行,彻底慌了神。

此时老秦迅速找到一片空地,让黄鑫坐下。打开自己的背包,老秦拿出一大堆瓶瓶罐罐,对伤口进行了一系列熟练的处理。

不久,红肿慢慢消失,疼痛慢慢缓解,黄鑫的腿开始能动了。

回去的路上,一个一米七的瘦大叔搀扶着一个近一米九的壮小伙。两个身影就像两颗慢慢靠近的心。

可不要小看老秦的这些瓶瓶罐罐,他费了很多心思在上面。

铁路林带多位于山区,山高林密,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造林、护林和日常巡视多需要徒步穿过深山野外,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偶尔也会碰到蛇,有时也会不小心“捅到”马蜂窝。一旦被咬伤,轻则肿痛,重则寸步难行。

20多年来,老秦和同事在这种事上受了不少苦头。为此,老秦精心琢磨,研究伤口处理方法,还配置了特效药膏,成了林场职工外出作业的随身必备药品。

危树清理,从“十面埋伏”到“绿色长廊”

老秦深爱着树,因为它象征着绿色的希望。但有时老秦也不得不处理那些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危树”。

危树调查处理工作事关铁路运输安全,老秦始终把危树处理作为保障铁路运输畅通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铁路沿线巡视时,老秦要与同事们第一时间做好危树的调查、登记、造册工作,并根据所处地点、危险程度、影响范围排出处置顺序,对临近限界、人员密集处、隐患较大的危树,采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处置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消除危树隐患。

在翻看洛阳土地林业所台账时,笔者看到,他们建立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对危树的处理从制度上进行明确。特别是他们建立健全了《危树处理应急预案》《恶劣天气应急组织、救援预案》等7项制度,组织建立应急小分队,配置应急备品、工具,定人、定责管理,对铁路沿线发生的危树能够及时处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2015年7月14日,洛阳地区突遇大风和强降雨,值班人员接到段调度通知:“陇海线白马寺至洛阳东下行有树木受风雨影响倒伏线路边侵限,影响列车运行,急需抢险。”险情就是命令,老秦放下了刚端上的饭碗,立即组织抢险分队直奔线路险情地段。

来到现场,老秦与同事们熟练地对倒伏树木分段打节,对倾斜树木进行截冠支撑,对周围树木进行仔细排查。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抢险,险情得到了及时处理。此时汗水已经浸透了大家的衣服,手也磨出了血泡,但重要的是列车安全正点通过。

近10年来,老秦和他的团队共处理危树20余万株。

一辈子从事林业工作,一辈子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老秦工作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已55岁的老秦仍喜欢戴着草帽,手拿修枝剪到处修理;他仍喜欢穿上运动鞋,巡查铁路线;他仍喜欢挑起老扁担,浇灌生命线;他仍喜欢拿起小画笔,绘制美好绿色家园。

本文图片均由陈磆摄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