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友谊
铁路资讯 2015-08-24 16:05:23 160浏览 作者:辛小红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在于不断深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将两个国家紧密联结在一起了。古丝绸之路上一个个璀璨的明珠——花剌子模汗国、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在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上也留下了辉煌的印记。而1991年脱离前苏联独立后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已有20多年的历史,如今两国关系早已迈入了历史新阶段,成为了更加亲密的战略伙伴。
行走于卡尔西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阿依雷达姆、卡什卡达利亚牵引变电所施工现场,也每每遇见用中文“你好”向你问候的当地小孩儿……丝绸之路的友谊在正传承,丝绸之路的精神正在弘扬。
添翼在远方
五千多公里,是地图上显示的北京到塔什干的距离,虽不是地球两极,但也是越过珠穆朗玛峰、跨过皑皑雪山,离开了故土,踏上了异国他乡。一切都是新鲜的、神秘的、也是未知的……开疆拓土,我们的建设铁军——中铁电化人,来了。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业主),马拉康德至卡尔西区段新建电气化铁路B021项目,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南北走廊的一部分,是连接欧洲到中亚、中东和南亚的重要通道。线路全长140正线公里。全线共设9座车站,分别为:马拉康德站(不含)、贡巴斯、乌鲁斯、贾姆、阿依雷达姆、阿拉图恩、尼姑斯、卡什卡达利亚、卡尔希,沿车站设置37处27.5/0.4/0.23,10/0.4/0.23kv变台,全线新建马拉康德、阿依雷达姆、卡什卡达利亚三座牵引变电所、新建乌鲁斯、尼姑斯、卡尔希三座分区所。项目地点为乌兹别克斯坦马拉康德-卡尔西电气化铁路沿线。项目承包商为CNTIC/EEB联合体。项目资金由亚洲发展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2781-UZB号专项贷款提供。
在极度干旱、气候炎热,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的重重困难下,经过前期工作人员跑步进场,大量现场勘查及建点策划工作后,于6月12日,首批电杆清关放行,三公司乌兹别克项目部正式开工。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十时,开通剪彩仪式在卡尔西车站顺利举行,乌高速列车Afrosiyob在塔什干 - 卡尔希进行了首次运行,此前从首都塔什干到卡尔西需要6小时,如今3小时便可到达,大大促进了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出席开通仪式的人员分别有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乌国家铁路公司领导、卡什卡达利亚州州长以及来自中方的代表——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中铁电气化局王京虎、李伟等人,两国人民共同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日献上了生日的庆贺与祝福!
管理精细化
企业即人,人在管理,管理在决策。B021项目需要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包括变电专业:三个新建110/27.5kV牵引变电所(含10kV配电),三个新建分区所,沿线37处电力变台的设计、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开通及质保期服务(不含土房建);以及接触网专业:接触线、承力索、弹性吊索、分段绝缘器、下锚装置、隔离开关、避雷器设备供货(含供货设计)。根据这些任务,EEB从上到下,明确规划,事无巨细,责任到人,其中工程所涉及的设备材料由中铁电气化局国际公司采购,施工部分委托电气化局三公司来组织实施。三公司设置乌兹别克项目部,下设三个电力变电综合工班,直接受三公司乌兹别克项目部垂直管理。古语云,“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三公司乌兹别克项目部在管理上继续一以贯之地落实国内的精细化管理方针,从项目部到工班,由点及线及面,分别从三个方面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修订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出台项目部《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除去三公司已有的其他规章制度外,专门修定了三公司乌兹别克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出台了项目部《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上下统一学习、培训,严明纪律,奖惩分明,将安全责任和每个人的实际工作绩效有效联系起来,确保施工安全无小事。
连续开展三日劳动竞赛,逐日进度汇报管控,定期开会小结,与领导层及时沟通、商讨、决策。参照项目部下达及各工班上报的3日为一个考核周期的施工计划,特别开展了每三日为一个劳动竞赛的连续计划。自实施以来,成绩显著,肯定、鼓舞了同志们不断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大干精神。每日各工班上报当日完成任务量,再由调度统一核实后分别上报国际部及国内,每月定期大结。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实时灵活地开会切磋沟通。
国内根据项目部施工进度,不定期增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突击小分队,为乌兹别克项目部提供全力支援。同时项目部自7月中旬以来增设了技术小组,每日往返奔波在各现场,加强及时指导和各方配合,完善施工工艺和流程,严格确保技术合乎乌方业主要求的规范,力争做到尽善尽美,树立中铁电化品牌形象。
在施工生产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充分发挥出来。项目部在施工间隙,见缝插针,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及时沟通,查找各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志们谈心,团结队伍,稳定人心。项目部党员干部甚至主要要求下调奖金分配系数到工班一线,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吃苦在前——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极大地凝聚了一线人心,众志成城,力争及早优质地完成业主要求。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诗集中收录了一首这样的古辞:“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读来令人柔肠百转……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此中真义,非离家万里无以体会。
分明是一群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中国小伙儿,青春的脸上满是肆意的笑和不羁的汗水……然而长期五十多度的高温炙烤下,阳光的慷慨馈赠早已将他们的肤色涂染得黝黑结实,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仿佛白居易描述的卖炭老翁那般,“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是布满血丝憔悴的瞳孔里,依旧泛眨着无限的精气神儿和憧憬……
一位同事这样调侃道:“青天白日似熔炉,天当被子地作床。风吹尘飞满身土,跳蚤蚊子满身包。一日痛饮三桶水,不见半滴黄泉流。累日连战不曾休,可有残命归家否?”高温、干旱、生活用水缺乏、蚊虫跳蚤叮咬、信号不稳定无网络、资源贫瘠、食物短缺、无专业厨师、居住空间狭窄、风餐露宿、语言不便、亦不似国内施工时有自己的专业架子队,从一个螺丝钉、螺母的安装到大型集装箱、几十吨的变压器的就位,从场地清理保洁到专业试验测试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由我们的员工一点点亲手开创……而原本最初540天的合同工期截止目前阿依雷达姆变电所通车只有短短的71天,从七月大干开始,所有的人力物力全部倾尽阿依雷达姆变电所,日夜连轴转,从基层员工到各级领导全部吃住在一线。人员激增,吃饭的碗筷不够,就吃上了名副其实的“手抓饭”;没有地方打床铺了,就以天为庐,以地为席;不少人,裤子磨破了一条又一条;有的同志受伤了,就调整工作内容去帮忙做饭,有的就调整去指挥现场吊车;还有同志高强度工作下,旧疾复发,却依旧坚持每天干完半天活后,再走半天山路去输液……轻伤不下火线,对家的浓浓牵挂全部转化为竭尽全力的拼搏与奋斗,只为了最后工程顺利通电竣工的那一刻。来到这里,他们就犹如上了战场的战士,何时需要、哪里需要,就随时待命、搬去哪里。
阿依雷达姆所亭是三个牵引变电所中施工环境最为艰苦的一个变电所。十几个人在五十多度的气温下挤在几间屋子内,地上床铺挨床铺……生活用水没有,饮用水则由项目部定期派车送达。方圆百里,没有信号,所里的同志们前身后背乃至四肢都密密麻麻落下了蚊虫“亲吻”的痕迹……三公司一位以“能打硬仗、敢打硬仗”著称的老师傅—王辉,从到来的第一天开始,便深深扎根于此。他曾创下七天干出一个配电所的奇迹;他桃李满天下,参加工作二十年来,带出了无数徒弟;他制作的硬母线,工艺精湛细致,连一向严谨苛刻的德国人也是赞口不绝……大家笑称,“条件较好的施工一线,你是见不到他的,哪里最为艰苦,才能在哪里见到他”。每天,刚五点天蒙蒙亮,他就起来了。现场巡视一圈后,工班点名,分别给外籍焊工、自己职工分配当日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在语言沟通不便的情况下,他自己先做一遍示范给乌籍焊工,然后再要求他们去做。事事亲力亲为,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又要宏观把控现场整体情况,时时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解决问题。在他眼里,这群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都还是孩子,不会做饭,一天辛苦下来饥肠辘辘,饭吃不到嘴里怎么可以,再物资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师傅也自觉承包了做饭这份后勤重担,让大家伙尽量吃饱。每天第一个早起,最后一个晚睡,而抢工的时候,大家的作息时间全部都是午夜之后。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瘦骨嶙峋的身材,沧桑爬满了他的脸庞,而在最艰苦的地方,你总能见到他,二十年来如一日……
去现场支援的技术小伙回来说,有次二次接线,为了给第二天试验人员增加调试时间,大家连续工作了48小时,从天亮到天黑,再干着干着,等到干完,恍然一抬头,不知不觉间,天早已又亮了……又有一次,天黑了,大家还在坚持母线制作,直到本来以为干完回去肯定没饭了,结果结束了的时候,发现所有提前完工的同志都在等着他们一起吃饭,当时鼻子就酸了,心里暖暖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就是这样一群小伙儿,再苦再累都不怕,勇敢、执着地坚持着,虽然心里时时惦记国内,惦记家人,但在这里,每一位兄弟就是家人……这就是我们的中铁员工,在这异国他乡默默奋斗着的年轻小伙儿。是的,难以想象的艰苦,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量,然而,生命自是那般刚强而柔韧。吃苦耐劳、高度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把他们凝结在一起,连成一片,众志成城,使他们似若弹簧,几乎可以无限延展……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真的猛士,就是这些坚守在岗位的平凡的中铁电化员工吧,是他们的坚守与坚持,是他们热爱生活与不竭进取的力量,为这炽热的大地带来凉风,为双方不断扩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活力,为中铁电化建设的铁军谱出了新篇章,为中乌两国人民友谊地不断深化,为丝绸之路历久弥新的交流再上了新台阶。
借用《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电气化铁路在延伸,丝绸之路的友谊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