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探花”解难题

铁路资讯   2021-03-08 08:22:55  0浏览 作者:

■本报 李 蓉 柴 娜 本报 李晓川

探伤是钢轨防断的第一道防线,是一项长时间户外作业,也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兼脑力劳动。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务段探伤三工区,有一支以23名女大学毕业生为主的探伤班组。

作业时,为了及时避让列车,女探伤工们要不断地将几十公斤重的钢轨探伤仪抬下搬上。为了避免在长时间户外作业时寻找卫生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她们也很少喝水,干裂的嘴唇、黝黑的皮肤,成为她们特殊的“妆容”。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女子探伤班,日均探测钢轨约7公里,步行2万余步,两三个月就能磨坏一双胶底鞋。

通过“一人讲、大家议”“一边出题、一边答”等学习方式,女子探伤班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在现场作业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先后有12人取得了无损检测二级证书,班长李盼在北京局集团公司2019年度技术比武中取得探伤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工区管内曲线、道岔设备多,钢轨探伤难度大。23朵钢轨“探花”在每天作业完毕后,主动对当天鱼鳞纹地段数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总结规律,制作出了鱼鳞纹波伤损图谱,总结提出了“高灵敏度探伤方法”,破解了钢轨鱼鳞纹波、钢轨焊筋波、焊补接茬波与伤损波易混淆的难题,并在全局集团公司推广。

此外,她们还总结提炼出“两步作业法”“穿插作业法”“提速设置防护法”等十几项操作性强的小规章、小办法,用智慧和汗水保障了管内铁道线的安全畅通。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