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守护“50后”钢梁桥

铁路资讯   2021-02-18 07:32:48  0浏览 作者:

■本报 张贵锋 本报 金淑华

1月28日清晨,九龙江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1956年建成的鹰厦铁路钢梁桥——涵口桥横跨上游江面。守护这座“50后”桥梁的,是龙岩工务段梅水坑路桥养修工区的“95后”铁路人。

“梅水坑站,是否有车?”“暂时无车18时左右,对讲机传来的对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右侧无来车,左侧无来车,中间无来车,可以上道125岁的防护员王松示意工友们可以上线作业。

按照分工,郑文府、张思成、谢克强拿着检查锤和尺子上桥,检查桥面线路。工长王嘉旭则带领申强强、石美、陈小辉系好安全带,打开桥面检查井的盖子,顺着钢梯往下爬。

钢梁桥高15米左右,往下看会让人头晕目眩。“第一次下桥时,我很狼狈,腿肚子都在‘弹三弦’1来自贵州的苗族青工石美说。

检查完桥体,申强强和石美钻进钢梁桥的“肚子”里检查内部结构。“肚子”里只有一条仅供一人行走的镂空检查道,被青工们称为“小肠”。

“我第一次在‘小肠’里干活,安全帽不知被磕了多少次。”申强强边说边往下一蹲,身子一弯,灵活地钻过一个支撑梁,“现在我不用看,凭感觉就知道安全帽跟支撑梁的距离,很少再磕碰了。”

正说着,对讲机里传来通知:“梅水坑方向来车,检查人员准备下道避车1王嘉旭提醒工友们:“来车了,大家撤到安全地带1一趟列车呼啸而来,桥“肚子”里的回声如惊雷滚动。列车驶过,桥“肚子”里由暗变亮,小伙子们系好安全绳继续检查,“当当当”的检查锤敲击声回荡在桥“肚子”中。

“我们‘95后’守护着‘50后’,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是乐在其中1申强强说。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