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子坚守“中国冷极”

铁路资讯   2021-01-12 07:20:58  0浏览 作者:

■本报 胡艳波 本报 黄丽君

得耳布尔镇是“中国冷极”根河市下辖的一个小镇,位于大兴安岭林区深处。冬至以来,这里的最低气温多次降至-40℃,给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带来了严峻考验。

1月6日7时,得耳布尔镇被浓浓的冰雾笼罩,能见度不足30米。海拉尔工务段根河线路车间得耳布尔工区库房内,青年班长李国臣将当天作业需要使用的工机具整齐摆放在库门的位置。他一边拿起编织袋挑拣不同厚度的冻害垫板,一边介绍道:“低温天气下,我们要提前对维修地段进行工作量调查,通过现场检查标记画撬,提高作业效率。”

今年24岁的李国臣大学毕业后来到得耳布尔工区,与12名工友负责潮乌线的养护维修任务。这里每天只通一对往返于海拉尔和莫尔道嘎的公益性“慢火车”。冬季大雪封山后,这条交通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交班会后,李国臣带领6名工友乘坐轻型轨道车驶向大兴安岭深处。“天窗”开始前,他们有1个小时的工作量调查时间。到达现场后,史作立和刘晓宇拿着铁锹清理线路上的积雪,李国臣趴在钢轨旁指挥,邢战红开始按计划画撬。他们的帽子、脖套和手套上一会儿就挂满了冰霜。

“我们作业人员还能活动活动,让体内保持热量,防护员老胡大哥就不行了,他得站在线路旁为我们进行安全防护,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每次‘天窗’作业,他的手脚都会被冻得僵硬。”提起老大哥,李国臣既心疼又敬佩。

冰雾渐渐散去,11时30分,“天窗”开始。起道、改道、捣固……7个人默契配合着进行垫板作业,在雪地上一跪就是半个多小时。

“这几天降温,穿得再厚到现场不到一个小时就冻透了。晚上睡觉时感觉胳膊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膝盖直冒凉风。”今年55岁的史作立已经在这里工作30多年了。

14时,他们结束“天窗”作业,乘坐轻型轨道车返回工区。

今年是李国臣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艰苦的作业环境也让他有过放弃的念头。“我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要把家乡的铁路修好。”他夹了一口菜,笑眯眯地说。此刻,他早已忘记了作业时的寒冷。

在“中国冷极”还有一群和李国臣一样的铁汉子,他们在大兴安岭深处守护着林区百姓的“生命线”,保证“慢火车”的安全畅通。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