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里长出“金麦子”
铁路资讯 2020-11-29 06:54:45 0浏览 作者:■本报 刘 晓 本报 何冬梅
秋冬时节,漫山披彩、层林尽染。海拔3000多米、“隐藏”在云朵里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烟囱村变成了一片七彩交错的原野——经过近半年的耕作与等待,村民迎来了丰收。
这几天,欢声笑语不时从藜麦地里传来。藜麦地里,挺直的藜麦秆上结出饱满的穗子,农机“轰隆卤地忙碌着,停在路边的大货车逐渐被装满,一辆接一辆鱼贯而出……
又是一个丰收季。
50岁的仁青磋戴着红头巾、拿着镰刀在地里忙碌着。她熟练地收割着藜麦,“唰唰唰”几刀下去,藜麦应声而倒。在同伴的配合下,不一会儿工夫,一块地就收割完毕。这是仁青磋开始种植藜麦的第二年,对于如何播种收获,她已了然于心。
去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40余万元在定点帮扶的烟囱村推广藜麦种植,让藜麦产业在这个“云朵藏寨”生根发芽。从此,村民们既能出租闲置土地获得租金收入,又能参与藜麦种植获得劳务收入,还能享受到藜麦卖出后的收益分红。去年,烟囱村村民通过藜麦产业实现人均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900元、收益分红500元。
贫困户仁青磋一家也尝到了藜麦种植带来的甜头。仁青磋的丈夫去世得早,她一个人要养育3个孩子,种地和养羊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2012年,一场火灾烧毁了她家的房子,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之后,她带着孩子们住进了村委会。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新房子建了起来,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外出务工,她家的条件才慢慢得到了改善。
由于常年劳累,仁青磋的身体不太好。大儿子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在家务农的收入并不高,收成只够一家人的口粮。
村里引入藜麦种植产业后,仁青蹉看到了希望。闲置的土地也能“生”钱了,这对他们一家人而言无疑是好消息。仁青蹉一口气租出5000多平方米的地来种植藜麦,仅租金收入一年就有近3000元。仁青磋和大儿子还参加了藜麦种植,务工收入一年也有8000多元。算起账来,去年一年,藜麦为他们家增收了1万多元。“不用出远门也能挣钱了。”仁青磋开心地说。
今年,仁青磋又把地租了出去,并继续参加藜麦种植。“现在拿到手的地租收入和劳务收入加起来已经快1万元了,我还在帮着收割,后面还能赚到钱。”仁青磋说,“现在吃得好穿得暖,生活越来越美好了1
跟仁青磋相比,同村的克么家今年藜麦种植似乎经历了些波折。去年,成都局集团公司按土地产权证登记面积向出租土地的村民支付租金。为了让藜麦产业在烟囱村长远发展、村民实现自力更生,今年,成都局集团公司将藜麦产业移交给了当地的农业公司,但不再按照产权面积支付租金,而是按照重新测量的实际种植面积算。去年,克么一家靠出租土地实现了增收,但今年土地重新测量后面积少了,这就意味着租金变少了,克么无法接受,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成都局集团公司驻村干部代林均和毕忠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做克么的思想工作。“虽然今年地少了,但每亩地租金涨了100元。地荒着也是荒着,租出去种植藜麦不仅有收入,而且有人打理,土壤会变得更肥沃。这样,也有助于你以后自己种其他的农作物。”驻村干部从多个方面为克么分析讲解种植藜麦带来的好处。
克么听后一想,觉得驻村干部说得在理,最终答应继续参与藜麦种植。如今,望着地里结满穗子的藜麦,克么脸上笑开了花。“今年参与藜麦种植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平时我一个人种不过来这么多地,也挣不了这么多钱。明年要是再种藜麦,我一定不再犹豫1克么说。
收割后的藜麦地里散发出阵阵清香,而在海拔3000多米的半山腰,一栋栋漂亮的藏式民居静静伫立,一阵阵喜悦的歌声直冲云霄,烟囱村村民的生活也犹如藜麦般,越过越红火。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