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了,那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铁路资讯 2019-09-06 07:45:43 0浏览 作者:下转A3版8月26日至29日,《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小分队走进云南。
采访小分队沿着当年红军长征时经过云南的足迹,乘坐“小慢车”、参观红军长征元谋纪念馆、金沙江边红军渡口、元谋西站和永仁至广通铁路建设工地,一路走一路采访,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给当地百姓留下的不朽力量,也体验到了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云南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责任和担当,更目睹了因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美好而绽放的张张笑脸。
两棵酸角树见证,他们幸福地笑了
8月27日下午,采访小分队来到元谋县江边乡龙街金沙江渡口。
此时,烈日当照,天蓝如洗。
渡口旁的江边村,村子不大,就几十户人家。
小村口,两棵生长了500多年的酸角树枝繁叶茂。5位村里的老人在树下坐着纳凉。100米外,便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对岸江边隐隐可见成昆铁路顺江而卧,不时有火车鸣笛而过。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在龙街渡口诱敌佯渡金沙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从下游巧渡金沙江。
老人们给采访小分队讲述了两棵酸角树的故事。当年,红一军团到达江边村,为不打扰百姓生活,红军战士就天天在两棵酸角树下和衣而睡。此举感动了村民。
村民们拆了家里的门板和床,帮红军造木船,诱敌佯渡金沙江。这两棵酸角树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红军的念想。
80多年过去了,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红军追求的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如今元谋人民探索和实践的是小康之路。
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探索真理的执着已被今天的元谋人继承发扬。千里热坝旧貌换新颜,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革命遗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红色旅游胜地。
老人们幸福地笑着告诉采访小分队队员,不久,他们全村就要搬迁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在那里,政府帮他们建了楼房、学校和卫生所等,还有宽敞的马路、自来水等,他们将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采访小分队队员们了解到,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运营。这条铁路全长1096公里,沿线地形十分险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建设者们凿山开路修建桥梁991座、隧道426座。这条线路是新中国第一条全线由内燃机车牵引的铁路。20世纪70年代,成昆铁路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奇迹源于道路自信。
多年来,从“筑路奇迹”到高铁密织,声声号角冲破云南铁路建设“天堑”,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40多年来,昆明局集团公司发扬成昆精神,与风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作斗争,保证了这条铁路大通道的安全畅通,拉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成昆铁路穿越整个元谋坝子。49年来,昆明局集团公司始终把元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己任,将热坝人民种植的时鲜蔬菜、水果通过火车运往大江南北。菜农们盖起了楼房,有的添了小汽车,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慢火车见证,他们幸福地笑了
初秋时节的云南楚雄彝家山区,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大雨滂沱。
昆明开往攀枝花的6162次“小慢车”穿过小镇、穿过田野、穿过村庄,在红土高原深山中一路向前。
采访小分队队员们在这趟“小慢车”上,看到了旅客绽放的幸福笑容。4号车厢里,一对访亲的彝族夫妇唱起了高亢嘹亮的山歌,歌声里荡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号车厢里,“走进自然徒步群”的队员们坐满了半个车厢,他们在车厢里说笑着。
群主扬振华说:“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一个星期坐一次‘小慢车’,到山区欣赏自然风光、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这趟车为我们旅游出行带来了便利条件。”(下转A3版)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