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宝存记忆 爱路见忠信

铁路资讯   2019-08-18 08:12:02  0浏览 作者:幅

日前,在唐山市一个静谧宜人的小区,我们造访了退休8年的唐山南站老职工信宝忠。年近七旬的信宝忠身体健朗,数十年痴迷于铁路收藏,与我们见面时他正在十几平方米新改造的地下收藏工作室整理铁路老物件。

在他的家中,一张大号菲律宾硬木写字台桌面上摆放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铁路用闹钟、手拨号电话、传真机,还有他父亲和他自己在岗时分别使用过的货车检车锤;两个书橱和一个五斗柜,分别摆放着各类铁路藏书、有70年历史的煤油信号灯、不同时期的货车检车灯、铁路大檐帽、铁路制服、印有路徽等铁路标记的陶瓷茶杯等物件;三个货架上分别摆放着每米载重30吨、50吨、60吨等不同规格的钢轨以及100多年前京奉铁路老砖以及货车车辆铭牌、赵庄铁路办公楼的楼牌;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16张连体铁路站台票和唐山南站1907年的照片,另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动车组模型等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屋里。

半个世纪的铁路收藏

信宝忠介绍说,近30年来他收藏的铁路老物件和藏品日益增多,已经装满了卧室三个书橱和两个床箱,这才想到可以充分利用三个地下室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地下室改做收藏工作室。他的卧室里主要放着珍贵的铁路工具书、铁路报纸合订本、铁路肩章、领章、胸牌、不同时期的铁路职工工作证、会员证、数百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火车票、站台票等,其余藏品则放在地下收藏室。

4月底,经过约半个月的紧张忙碌,信宝忠的地下收藏工作室改造完成。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专用收藏室,再也不用发愁要把收藏的老物件放到哪了。

信宝忠家是四代铁路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女婿都在铁路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信宝忠刚上小学时,父亲常用自行车驮着他来到工作的地方——唐胥铁路起始站唐山站列车检修所。年幼的信宝忠望着吐着浓烟的蒸汽机车牵引一列列货车行驶在唐胥铁路上,对铁路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遐想。1964年,他到唐山九中读初中,作为学校和年级黑板报宣传员,他有时会找几份父亲带到家中的登有火车头图案的《人民铁道》报和《京铁工人》报,作为学校画黑板报小插图的模板。看着威猛的火车头图案,他萌生了长大后要成为一名铁路人的愿望。1967年12月,信宝忠成为古冶车辆段检车工。不久后,他开始负责定期更换班组和车间的黑板报。

在信宝忠的家中,一本厚厚的蓝皮活页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一本信宝忠的个人工作档案,里面分页装着他从1967年12月参加铁路工作的第一张铁路任用令,包括2011年7月的退休令,近44年的个人所有的工作调令,所有晋升工资、聘任技术职称的原件,共计61张。这些是这位老铁路职工一份相对完整的履历档案。

除收藏这些铁路老物件外,信宝忠还珍藏着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标准轨距唐胥铁路的起始站唐山站自1881年建站至2013年12月建成唐山高铁站132年间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形状的唐山站站舍建筑的照片;收藏着我国从第一台“龙号”机车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直到现在几乎所有型号列车的照片。他收藏的《人民铁道》报、《北京铁道报》以及《铁道知识》等刊物反映我国铁路建设、创新、发展的成就。尽管有的报纸经历数十年,显得有些发黄,但这些报刊记载着那个年代浓缩着的铁路发展史,反映了铁路几十年来不断创新,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到高铁列车飞速发展的历史。信宝忠将收藏的《人民铁道》报、《北京铁道报》等报纸按年月分类装订成80多个合订本,利于平时查找资料。2011年8月退休以后,他一直坚持每年自费订一份《人民日报》,还定期到唐山站行李房去找铁路报纸。

为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铁路知识,信宝忠多次到中国铁道博物馆观摩。他共收藏了铁路站台票8000多张(套),有硬板站台票、纸制站台票、铜制金属站台票、金箔站台票、绢制站台票、银砖站台票、足金足银站台票、生肖四连体站台票,还有《水浒传》《红楼梦》等世界名著长卷连体铁路站台票、近百册系列成册的纪念站台票等。

每一件铁路老物件都记录着一段铁路历史,也给他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去年9月,信宝忠带着多年收藏的部分铁路藏品,参加了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展并获得优秀藏品奖。

与铁路单位合影留念

1989年以来,信宝忠利用各种机会走遍了全国所有省会和直辖市。每到一处,他都在车站站前照一张相、到售票厅买一张铁路站台票、到所在铁路局门前拍照留念。为了收集站台票,他每到一地,都要先去所在火车站购买一张站台票。30年来,全国200多个车站、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办公楼门前,都留下了信宝忠的身影。

让信宝忠记忆犹新的是1979年8月他花了五角钱在北京站前照了一张2寸黑白照片。这是他拍的第一张铁路照片,至今他还珍藏着这幅照片的底片。从那以后,只要信宝忠出差到外地,都要花钱在所在地火车站前照相留作纪念。

2002年2月26日,信宝忠第一次在铁路局大门前拍照,那是一张他站在北京铁路局仿宋体门牌前的彩色照片。后来,北京局门牌字体变成了隶书,他又陆续拍了几张照片留念。去年9月,信宝忠再次来到最新挂牌的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牌匾前留了影。

2005年8月,信宝忠到新疆参加学术会议,听说乌鲁木齐铁路局离住的宾馆不太远,他立即打车到乌鲁木齐局门口。由于只有他一人,无法照相,于是在征求了门卫的意见后,他请不远处乘凉的市民用胶片相机帮他拍了几张和铁路局大门的合影;2007年8月,信宝忠去武昌参加中国科学年会,在宾馆报到后立即寻找武汉铁路局,在门口让路过行人用他刚买的数码相机帮他拍了几张照片,兴奋异常。由于对新数码相机性能不熟悉,在翻看照片时,他不小心按到了格式化按键上,照片瞬间删除。他后悔不已,开完会后又赶紧打车到了武汉局门口,央求行人帮他补拍了照片,才心满意足地返回宾馆。

哈尔滨铁路局是信宝忠退休后才造访的铁路局。2011年12月9日,他买了张火车票去东北探亲,抽时间专门去了一趟哈尔滨局。由于哈尔滨局的牌匾在大院里面,无法在外面拍照,他就请门卫给路局党委宣传部打电话联系,获准进入路局大院。在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来意后,他在哈尔滨局的牌子前照了几张照片,实现了在全国所有铁路局牌子前留影的心愿。

收藏的是文化也是情感

信宝忠常说,每一张铁路老报纸、每一幅铁路老照片、每一枚老火车票和老站台票,每一件铁路老物件都记载着铁路建设发展的历史。

弹指一挥间,从刚参加铁路工作时年仅16岁的小伙儿,到半个多世纪过去后年近古稀,信宝忠在铁路工作近44年。对铁路感情极深的他,数十本相册都珍藏着与铁路相关的照片。

2010年,为了能够参观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铁路馆,信宝忠坐了一夜的客车赶到上海。排队等候参观完铁路馆后,又专程买了专门为上海世博会铁路馆制作纸制彩图站台票和发行量只有4000套的铜质镀金纪念站台票。

信宝忠收藏的第一枚火车票是20世纪70年代唐山到胥各庄的黑白硬板火车票,票价0.20元,票面印有“限定指定日指定车、车次、2日内有效、经由车站”等字迹,十分珍贵。唐山站是我国第一条自建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起点站,也是信宝忠退休的单位(2013年8月,原隶属唐山站的唐山南站独立建站),这张小小硬板站台票,印证了中国铁路138年的历史。

信宝忠是铁路收藏者,也是铁路发展的见证者。工作期间,他长期担任。他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央、地方和路内报纸刊登新闻和文学方面文字、论文和照片20000多篇(幅),个人编撰印制了近百万字的《铁之韵》《铁之缘》《铁之影》《铁之梦》等4部作品集,其中90%都是报道铁路方面的文字和新闻照片,记录了唐山铁路有关各站段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改革、创新、建设和发展的新闻事件和新闻故事。

为了扩大铁路收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历史、关注铁路发展建设,这些年,他除了把自己多年收藏铁路老物件的经历和体会写成文字,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铁道》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北京铁道报》《唐山劳动日报》《燕赵都市报》《唐山晚报》等诸多报纸上,还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他本人也相继宣传报道了唐山电务段工程师李国明多年研究唐山铁路历史;唐山机务段工人张家柱自费办铁路藏品展馆;唐山电务段李双良痴心收藏山海关造桥厂铭牌;石家庄站职工赵联忠30年收藏铁路藏品3万余件;唐山李稳、吴秀娟夫妇13年收藏铁路建筑老砖6000余块等铁路收藏故事,在10余家媒体发表。他撰文发表了我国最早的火车站唐山南站的站史馆和最早的机务段唐山机务段的段史馆,2018年还参与编撰了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铁路源头》一书。

离开他家时,信宝忠动情地说:“收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情操,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尽管我已经68岁了,但收藏相关老物件还会成为我日常生活中割舍不下的一种乐趣。”作为一名“老铁路”,他表示还要坚持不懈地继续走铁路收藏之路,一如既往地关心铁路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把铁路文化传承下去。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