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和的“玉米经”

铁路资讯   2019-07-16 09:08:09  0浏览 作者:

7月的齐鲁大地,高温天气已持续多日。7月12日11时,走进李宝和家中,他正忙着将刚收购来的30多吨玉米倒进租用的粮库。10多年来,这个粮库就是他的“聚宝盆”。

李宝和是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北薛村人,祖辈都是农民。12年前,他做起了“粮贩”,从事粮食加工和运输。

“我们这里是山东粮食主产区,我们的工作就是把粮食收进来再卖出去。”李宝和说,在他的带动下,周边4个村的300多户村民都种玉米。可由于当地没有生产加工玉米的企业,他们必须将生产和收购来的玉米发往外地,不但运输成本高,而且很麻烦。

2008年,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玉米收购和加工业务。“当我听说金玉米公司的产品大都通过铁路运输时,感觉机会来了。”一向眼光敏锐的李宝和瞅准商机,准备大干一场,“铁路运输量大还安全,金玉米公司对玉米的需求量必然增多。”

多年的打拼让李宝和腰包鼓了起来。“这座小楼有1000多平方米,是我租用的库房,可以储存2000多吨玉米。”去年,他一口气购买了5辆半托挂汽车,雇了5名司机,供货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铁路运量逐年增加,金玉米公司的淀粉、淀粉糖等产品年生产量从最初的十几万吨增加到去年的80万吨。像李宝和这样的玉米供货商在临清就有300多家。该公司物流部经理朱英川给算了一笔账,公司30%的产品通过铁路远销成都、昆明、广州等地,每年比之前节约运费百万余元。

说起村民的收益,李宝和如数家珍:“节省了长途运费,一斤玉米能多收入2分钱,一亩地能多收200元,一家四口人,按6亩地计算,一年一户就能多收入1200元。”

种植、收购、生产、运输,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我们服务了企业、惠及了农民,多方受益,这正是铁路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埃”临清站站长田雁双骄傲地说。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