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铁路世家”四代接力传承家训金言

铁路资讯   2018-11-18 08:28:48  6浏览 作者: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从外曾祖父传下来的家训金言,也是我工作的护身符。”29岁的赵宜飞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乔司站的一名车站值班员,他的母亲冯钰琴退休前是一名列车员,外祖父冯长法是一名货运员,外曾祖父曾是一名铁路信号工。一家四代人接力传承着“铁路世家”的优良传统,为铁路发展奉献了青春。

赵宜飞的外曾祖父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铁路工人,是一名铁路信号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铁路信号没有形成信号制式,那时的信号机全靠人工操纵,包括人工扳动道岔、人工开放臂板信号机等。

“冬天野外冰冻三尺,寒风能吹进人的骨髓;夏天暑气蒸人,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如同火炉。在这种条件下,我父亲小心谨慎地爬上信号柱挂煤油灯,靠发出的灯光作为信号指挥火车运行。”赵宜飞年过八旬的外祖父冯长法说。

“煤油灯挂得不及时,会耽误火车运行;挂错了颜色,会发出错误的信号,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的后果。我父亲挂了多年的煤油灯,始终严谨认真,没有耽误一次火车开行。这是父亲一生中最自豪的事。”

1952年,冯长法从铁路技校毕业,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走上了随车货运员的岗位,年轻的他谨记父亲的谆谆教导:“事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做好每一件小事。”那时候铁路有零担货物运输,在沿途大小车站都办理货运业务,随车货运员主要负责货物数量的清点、货运票据的交接、装运车厢的分配等事宜,工作程序细数起来有几十项,看起来简单但很烦琐,不仔细的话很容易出错。

“货物装上车厢后核对,如果票货不符,就没办法把货正确运到该去的车站。车厢空间有限,为了多装货物,需要根据货物到站、类别、体积、形状等,用最佳的装载方式堆放,这时最考验人的业务能力。”冯长法说。

那时列车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冯长法只能在列车中部找节车厢搭个简易的工作台。货车车厢密不透风,避震又差,一到晚上更是黑灯瞎火。“咣当咣当”的车厢里,他总是一只手打着手电筒,另一只手填写各类货票单据。

虽然条件艰苦,但冯长法仍然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他牢记父亲“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嘱咐,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出过一起事故。

1983年,冯长法光荣退休,小女儿冯钰琴也进入铁路工作,成为了一名列车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杭州开往北京的直通快车,虽然全程运行时间将近30个小时,但在当时这已经是往来两地最快的一趟车了。每次出乘,冯钰琴都要在外三天两夜,逢年过节,很少有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孩提时代的赵宜飞一度十分不理解,总是问家里人:“为什么妈妈又不在家?”

直到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彻底转变了对母亲工作的看法。原来,这则新闻的主人公正是赵宜飞的母亲冯钰琴,新闻里讲述了她在一次当班过程中成功处置了一起突发事件。

那天,旅客乘降完毕,正准备锁闭车门开车时,冯钰琴瞥见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有一个人影闪过,竟是一名拾荒的老太太。而此时火车一声长鸣缓缓启动,老太太却浑然不觉。千钧一发之际,冯钰琴果断跑向列车端部,使出浑身的劲儿将紧急制动阀拉下,开动的火车就这样停了下来,老太太也有惊无险地得救了。

“我妈个子不高,也不知道她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能拉下火车的紧急制动阀。”赵宜飞觉得母亲很了不起,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儿子的赞美让冯钰琴有些不好意思。她告诉儿子,那起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多亏了“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句家训的提醒。

2012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赵宜飞进入乔司站工作,也像他的父辈一样成为一名铁路人。6年来,他先后担任过拉风制动员、信号员等,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车站值班员。

车站是列车停靠、转向、避让、解编的重要场所。列车经过车站怎么走,都是由车站值班员指挥控制的。赵宜飞当班时,正襟危坐在指挥台前,指挥来来往往的列车按计划运行。当年,他的外曾祖父必须跑到现场去,人工操纵信号机。现在,他面朝一屋子花花绿绿的计算机屏幕,点击鼠标,就能自动发出信号为列车安排运行路径。

“车站值班员相当于战场指挥官,责任重大。”赵宜飞说,要根据列车运行图和列车运行计划,对始发、经过、终到的列车安排运行路线和接车线路,遇到线路占用时还需要想办法腾空。现在的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快,可以称得上是风驰电掣,更是容不得一丝差错。

对于外曾祖父传下来的家训,赵宜飞认为,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对他工作的指导意义太重大了。“为保障列车安全顺畅运行,我必须时刻铭记,用实际行动把这句家训金言传承下去1赵宜飞对此信心满满。

本文图片由吴承超摄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