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有光花自芬芳
铁路资讯 2018-04-10 17:17:10 0浏览 作者:下转A2版人物档案
单杏花
党的十九大代表,研究员,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12306技术部主任,先后获得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火车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中国铁道学会、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作为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团队的核心骨干,单杏花团队研发的中国铁路客票系统已经发展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尤其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的推出,极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高铁的品质。
采访手记
心中有信念 肩上有担当
单杏花的心是光明而简单的,无论是陷于穷苦生活时的困窘,还是身处工作重压中的紧迫,她从不轻言放弃。这是一次轻松而又感动的采访。在抛出3个问题之后,单杏花开始了平静的讲述。朴实自然的言语中,既惊诧于她逻辑思维的强大与缜密,又感叹于她面对艰难困苦的从容与淡定。
从单杏花弱小的身躯里迸发出的巨大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每个时代里总有一群人为了理想和事业在坚守和付出。他们不为形所惑、不为利所迫,心中有信念,肩上有担当,勇敢地扛起了一面面旗帜。单杏花的经历与故事就像整个“70后”一代的缩影。这一代中的佼佼者,也正是今天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27年前,17岁的单杏花走出家乡婺源的大山、第一次坐上火车踏上求学路时,她从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铁路结下深厚情缘。
当年,景德镇站里排着长队购票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地印在单杏花的记忆中。她更不会想到,几年之后,她便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参与者,直至成为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研发的技术带头人。
吃苦也是人生的财富
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农村人,大都有过艰苦生活的记忆。从小生长在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外和公村的单杏花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尤甚:“我的父母都是农民,靠几亩薄田养活家里老人和4个孩子。放牛、砍柴、种菜、插秧……各样农活,我从小都干过。”“还记得最苦的活是给水田里的稻秧除草,要卷起裤腿用脚踩。干的时间长了,稻秧的叶子会把小腿划出一道道血口。水田里还会有各种小动物咬人,如泥蜂、蚂蟥,甚至还有蛇。”
因为没钱,哥哥、姐姐相继辍学,只有她和弟弟勉强把书念了下来。1988年,单杏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婺源二中(现在的婺源天佑中学),村里人都很佩服她。她的姥姥却认为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反对她继续念书。但是爸爸咬咬牙,四处借钱凑齐了99元学费交给她,说:“将来能考上大学是你的福气,考不出去,我就当这钱扔到村口的深水潭里了1单杏花强忍泪水,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吃多少苦,都不要让爸爸失望。
有点像《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孙少平,3年高中生活,单杏花穷得连学校食堂都吃不起。每月她从家里背大米交到食堂,再缴一点柴火费换取粮票,才可以买主食。菜是自己从家带的,一次要带一个月的,只能是炒熟的干菜、咸菜和豆腐乳。就这样,她才能勉强填饱肚子。“我个子矮,可能是小时候营养不良造成的。现在都有点不敢想象,我那时候竟然能吃8两米饭1单杏花平静地讲述着那些穷苦日子,脸颊挂着浅浅的笑容。她认为,吃过的苦头也是人生的财富,可以帮助她面对一切困难时都保持淡定和从容。
那时,单杏花心中始终藏着一团火,要争气考上大学。从刚入学时班里40名开外到高考时排班级第三名,最终她顺利考取了西安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在1996年考上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主修交通运输工程与控制专业。也许是机缘巧合,与此同时,单杏花与一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此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汗水化作成长的记录
1996年,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研发项目启动。由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紧缺,刚刚读研没几天的单杏花就被抽选到项目组,随同她的老师、学长来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而她的学业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那时候压力很大。项目中的很多知识都要边学边做,还不能耽误学业。每天就是吃饭、工作、学习、睡觉,没有任何闲暇时间。”但无论有多大的压力,在单杏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考验;无论挥洒多少汗水,不过是成长的记录。
那一年,来自不同高校的28个人和铁科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组成的团队启动了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远征。中国铁路成功实现了计算机售票。1996年12月,该系统在全国7个铁路局的车站投入使用,单杏花参与的是九江站和南昌站的项目。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