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段的高铁“升级版”
铁路资讯 2017-07-05 11:55:18 1浏览 作者:下转A2版■本报 樊小虎 唐克军 本报 梁小波
时间进入6月,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高考。此时,在铁路行业举行的一场特殊考试同样备受关注,这就是宝兰高铁联调联试。
每条高铁开通前,俗称“黄医生”的综合检测车都会开上线路,持续对轨道状态、接触网系统、信号系统等进行综合测试,这就是联调联试。它好比一场毕业会考,只有成绩全部合格的线路才能拿到“毕业证”,按期开通运营。尤其是宝兰高铁要穿越的宝(鸡)天(水)线区段,是老一辈铁路人所熟知的陇海铁路“盲肠”段。
在3月下旬开始、6月7日结束的这场会考中,宝兰高铁不仅顺利拿到“毕业证”,而且“考”出了令人瞩目的高分。统计数据显示,全线动车累计上线检测里程达48771公里,重联动车组完成上、下行线时速200公里、230公里、250公里、275公里速度级测试,并跑出了时速278公里的宝兰高铁新纪录,平均TQI值保持在1.8至1.9之间。
“TQI中文意为轨道不平顺指数,这个值越低,说明线路平顺度越高,质量越好。”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介绍,“根据国家颁布的标准,高铁TQI值在7.0以内为合格,而按照业内共识,TQI值在3.0以下属于优秀,宝兰高铁TQI值在1.8至1.9之间,在全路同标准高铁中位居前列。”
“TQI是高铁建设质量的最终体现,决定其大小的主要因素为路基沉降控制精度和轨道板制造质量。”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效有说,“宝兰高铁TQI值处于1.8至1.9之间,这要归功于多项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成功研发并应用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严把原材料入口关,认真开展第三方检测。”
沉降观测、控制是保证无砟轨道线路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关键工作,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作为我国在西部湿陷性黄土山区修建的第一条高等级铁路客运专线,宝兰高铁的沉降控制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湿陷性黄土的典型特征是遇水下沉,承载力小,就好比土地上洒下水后,人踩上去会留下深深的脚樱如果在上面建东西会往下沉,甚至塌下去。”甘青公司工程部副部长王华光介绍,在湿陷性黄土地质中修建高铁,极易出现沉降变形,施工难度很大,对沉降控制精度有很高要求。
为了破解这个独家地质难题,甘青公司和西兰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咬住技术创新不放松,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施工单位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展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在全路率先研发投用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
依托互联网+沉降观测技术,这套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反馈,规避了人为干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保证了数据真实性和处理反馈及时性。在施工现场,观测人员拿出专用手机,用拇指轻轻一点,电子水准仪的观测数据便通过蓝牙自动上传、存储并生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施工、监理人员和甘青公司、西兰客专陕西公司的技术以及管理人员打开手机APP和电脑,均能实时查询、分析沉降变化,掌握沉降规律,预估后续沉降趋势,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施工精度。(下转A2版)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