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成功转体合龙
铁路建设 2019-08-01 19:55:43 169浏览 作者:伍振 龙艳 徐辉7月30日凌晨,经过70分钟的完美转体,目前世界上同类型跨度最大、转体吨位最重、球面平铰直径最大、扩底桩桩长为亚洲第一的斜拉桥——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成功转体合龙,标志着我国桥梁设计和建造实力迈向新高度。
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设计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分为母塔和子塔两大部分,长495米、宽39.7米、双向八车道,重8万余吨,由北向南跨越京广铁路大动脉等21条铁路线,主桥与京广铁路线的最近距离只有7.4米,子母塔转体总重量达8.1万吨,相当于5万辆小轿车的重量。
7月30日零点四十分,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主桥子母塔开始同步转体,总重量达8.1万吨的子母塔双翼,犹如两只凌空“巨燕”在 8台500 吨连续千斤顶分级加载下,以每小时8米的速度转体,母塔逆时钟转动52.4°角,子塔逆时针转动67.4°角,实现合龙。
子母塔转体总重量达8.1万吨,其中子塔重达3.5吨,转体梁长204米,由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承建;母塔重达4.6万吨,转体臂长263.6米,母塔离地面高83米,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整座大桥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设计。母塔墩柱桩基为68根直径1.8米的扩底桩,桩深达94米,需浇注1.8万方混凝土,其扩底桩桩深为亚洲之最。
据悉,要确保这样的“巨无霸平衡转体、并在京广铁路枢纽上空实现精准对接,重点在于球面平铰的制作、运输和安装,以及转体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位移与线形的实时监测,用大数据来指导施工。怎样把桥转起来?在大桥建造过程中,建设者采用了一种“黑科技”,即在桥体基座的下面安装了一台直径6.5米、重92吨的“转动装置”,通过它使数万吨的桥梁旋转起来。
中铁十八局集团保定转体桥母塔项目经理毕树兵介绍,这个“转动装置”的学名叫做“转体球铰”,主要分为上、下球铰两个部分,它们的接触面是一个光滑的球面结构,上下球铰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从而实现桥梁转体与承重功能。
为了让数万吨的桥梁转得动,转得稳,转得准,技术人员采用了高性能非金属复合材料、高精度球面加工等技术,既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又满足了大承载力设计要求,解决了大吨位桥梁转体装置超大承载力、灵活转动的难题。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发生因桩基超深而导致塌孔现象,中铁十八局集团施工中采用了最先进的全液压可视可控旋挖扩底钻机施工,并创新工艺、采用新型材料来提高泥浆的护壁效果,有效杜绝塌孔。保定乐凯转体桥转体重量大、转动角度大、转体梁臂长、桥型结构特殊、平衡转动是整个桥梁施工的重中之重,在国内首次使用了球面平铰施工工艺。球面平铰重达92.9吨,直径达6.48米,刷新了世界同类球铰直径之最。
中铁十八局集团保定转体桥母塔项目总工宋普河介绍,为了确保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的密实度,中铁十八局集团采用C60细石自密实混凝土,通过在底部预埋16根压浆孔道,注入环氧树脂浆液填充,有效提高了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的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是保定规划的加强“一城三星一淀”四条道路连接线之一,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京广铁路和城市交通的影响,主桥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子母塔双转体施工技术。该桥建成运营后,将从根本上完善了保定市城区交通网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也为我国特殊环境下采用新型、大跨度桥梁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图片说明:
1、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世界最大规模转体斜拉桥、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成功转体合龙(王会堂 伍振 摄)
2、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建筑公司经理毕树兵(中)、保定项目总工宋普河(右)在检查千斤顶连续工作状况(伍振摄)
3、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建筑公司经理毕树兵(左)、保定项目总工宋普河(右)在检查梁体转体速度(伍振摄)
4、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世界最大规模转体斜拉桥、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成功转体合龙(王会堂 伍振 摄)
5、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世界最大规模转体斜拉桥、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转体前(王会堂 伍振 摄)
6、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世界最大规模转体斜拉桥、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伍振 摄)
7、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世界最大规模转体斜拉桥、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跨京广铁路转体斜拉桥成功转体合龙(王会堂 伍振 摄)
8、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建筑公司经理毕树兵(左一)、项目书记刘建民(左二)、总工宋普河(右二)在现场研究方案(伍振 徐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