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他们在变电所里砥砺前行——记在南京宁高城际机场线项目部的试验中心测试小组

铁路建设   2013-10-28 17:55:45  浏览 作者:廖力

每天早上8点,试验中心测试小组准时驱车到变电所上班。

南京宁高城际机场线的测试小组的几个人,其中四个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四个人都带着一副眼镜,他们整个团队显得特别年轻。相对来讲没有什么代沟或上级对下级的敬畏之感,他们之间少了严肃之感,更多是平添了平和、轻松和愉悦之境。

这几日,他们所工作的变电所大约有三十分钟的车程,拿着每天测验所需大包小包的器材,走进变电所,这再平常不过了。变电所因其特殊原因,修得较封闭为宜,目前那里没有通电,安装的白炽灯在那里也显得有点阴暗;变电所内交叉作业,灰尘免不了,自然会吸附在他们裤脚上;最近施工人员在变电所里面涂刷漆,使这里的空气始终弥漫着相对刺鼻的味道。因为在阴暗的地方呆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外面太亮,当走出变电所的瞬间,他们总有点不适应。

新来的见习生陶凯开着玩笑说:“看看环境吧,我们是在用生命工作呀,用有限的生命唤起我们的成长。”坐在一块泡沫上面的他说完话之后,就用握在右手的笔记录着继电保护测试仪上所传输出的数据,他的左手拿着项目部所发的隧道用的手电筒照明。他又笑着说:“这就是我现场办公的桌椅。”被当成椅子的泡沫,白色早已暗淡了,至于办公桌,则是他们装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箱子。

陶凯的师父是他们测试组的负责人,名叫唐科,2011年来到电务公司,工作近三年,现在已有着能独当一面的能力。因为年轻,心灵的没有过多被社会所浇灌,几乎不会有什么利益摩擦,在唐科的带领下,年轻团队的力量,通过他们测试小组的共同努力,齐心合力,南京宁高城际机场线项目部的翔南等3个牵引变电所及1个跟随所顺利送电。

唐科说:“变电工作的危险系数大,关系到人生安全。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这工作根本没法急,当然也不敢急,做我们这种活关键要细致,切不可偷工减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是有一个环节没有认真检测调试好,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事故,例如35kv的高压电发生击穿或者电压互感器短路发生爆炸,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在高压柜周围的人全部都会有生命危险!”原本看起来很随和的他,在说到安全事故时,他的神情显得是那么的凝重和严肃,总感觉心事重重。

现在,唐科让陶凯和龚宇源自己动手操作相关测试仪的键位,并让他们调试隔离开关柜的数据,还时不时给他们说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注意事项。唐科经常给他们说:“学这些急不得,慢慢来,心态要好,可不能随意。”

下个月初,翔正区间等3个变电所得送电,必然有压力。并不是他们不能完成测验,而是有些工序是分先后,如果前面延缓工期,那么测试和调试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怎样完成测验?只得加班。

有一次,测试小组去变电所试验,结果发现被测试的对象有着短路的状况,他们不得不等厂家来查问题,厂家来了,却很久都没有找到问题的出处,最后厂家说:“可能是电缆接线有问题,天晚了,确切问题只能明天再检查。”那时已是晚上7点,南京6点天黑,项目部傍晚6点准时吃饭。他们所计划完成的任务只能向后推迟。

值得高兴的是,到27号,将送电的三个牵引变电所几乎被他们测试小组调试并测验完备,等候下个月5号的送电,但依然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唐科说,他觉得最紧张的是送电的开始,当送电成功后,在他的心里,是一种全身心的释然和放松。

上个月车辆段送电成功,南京项目部给他们测试小组1000元的奖励。唐科本想以此钱作为经费,带他们看看南京,并请他们吃饭,但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唐科说:“这个月把电送了之后,一定要带着我的几个兄弟伙去南京看看,这几个月实在是太辛苦了,让他们轻松轻松,请他们吃饭;带上自己的相机去古人所咏怀的秦淮河,想去拍一拍那里的夜景,并与他们照照相。”

陶凯说:“唐科作为我的师父,实为荣幸。懂技术,又会摄影,性格也好,一定要向他多学习。”陶凯也喜欢摄影和旅游,他说他想尽快攒钱买一款相机,最近,他晚上在看摄影书《走进光线》。他说他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神圣而美丽的西藏,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绿草和纯净的水,还有神秘的历史,多美呀。

南京宁高城际机场线项目部有14个牵混所,4个跟随所,到目前为止,加上下个月将送电的3个牵引所,已经完成了7个所,还剩下11个变电所需要送电。今年12月份,南京南站到机场线的地铁右线要通电,好消息是右线只剩下1个变电所需要测验、调试;明年2月份左线也要完成通电,而左线还剩10个变电所,接下来,对他们来说会更辛苦。

图一:陶凯记录原始数据

图二:唐科连接测试线

图三:龚宇源试验前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拆卸

无相关信息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