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车”的银铃铛
铁路一线 2015-09-24 08:06:45 0浏览 作者:中
本报记者唐茹 本报通讯员刘翔
图一为正在讲述银铃铛故事的常合安 (中)
图二为银铃铛
“这是我外公给我母亲留下的一对银铃铛,它经历了抗日战争,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闯关闯险勇士杨万有的外孙常合安讲道。杨万有、常合安都是西安机务段的“大车”。杨万有是西安机务段一名老司机,1965年退休,病逝前,他传给女儿一对银铃铛。这对银铃铛本是他妻子的嫁妆,抗日战争中,闯关闯险是提着脑袋干的差事,妻子将其中一串银铃铛交给杨万有,叮咛他贴身携带,寄托对丈夫出行平安的祝福。
1938年,抗日战火纷飞。陇海铁路陕西段沿黄河南岸铺设,日军为了扰乱铁路运输秩序、打击军民抗战信心,用重炮隔河炮击。于是,自潼关以东至会兴镇,百余公里沿河铁路线均在敌人的炮火射程之内,以潼关站遭敌炮轰击最为强烈。
当时,陇海铁路洛阳以西仍能运行。后方支援前线的抗战物资经川陕公路运到陕西后,依赖陇海铁路运抵前线。为了快速运输弹药物资、支援华中地区抗战,西安机务段担当列车牵引任务,突破日军炮击封锁关口,隔日对开一趟列车,闯关闯险运输抗日物资。
西安机务段司机杨万有、于兰波、高炳武、李俊合等人都是闯关闯险的勇士。从开上闯关列车那一刻起,他们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杨万有曾对常合安讲,驾驶列车突破炮击区非常危险,白天容易暴露目标,列车只有趁着夜色才能突破日军封锁线。 “大车”们担心闯关时,蒸汽机车的炉火会引起日军注意,成为炮击靶子,于是先用一块大帆布把司机室盖上,可火光见缝就漏不起作用,因此,他们又在司机室走板加装了一块1.5米高的钢板。每次接近炮击区时,司机们先把炉火烧旺,汽、水烧足,汽门、手把调整好,然后躲避起来,靠惯性滑行冲过炮击区。
当年闯关时,他们经常在紧挨炮击区域的隧道内停车避弹,故意反复鸣长笛数次引起注意,日军听见鸣笛就开炮。待日军松懈或填弹时,司机们抓住一小段时间,立即启动机车向前猛冲,人则躲在避弹钢板后面。
闯关闯险一直坚持到1945年,在抗战8年中,西安机务段火车司机历尽艰险,牺牲1人,伤7人,被炸毁机车1台。正因为有了这批不怕死的 “大车”,日军的炮火始终没有打断抗战物资运输线。
杨万有的后代里,有7人追随他的足迹,进入铁路系统,走上不同岗位,继续为铁路发展事业做贡献。
本文图片均由刘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