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平常一首歌——记重庆客运段南通车队K664/663次二组列车员陈长明
铁路一线 2015-09-19 00:07:15 0浏览 作者:付世坤本报记者 付世坤 通讯员 陈华
图1:工作中的陈长明
图2:扶老携幼
图3:查验车票
图4:整理行李
图5:确保安全
“你现在成‘网络红人’了,四川新闻、新浪等9家网站都相继转载了你18年前助人为乐的事迹。”“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能够得到媒体的认可,我当然高兴,但我还是我,以后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9月17日10时20分,江苏南通站一站台上,陈长明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淡定地笑着说。还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K662次旅客列车就将从这里折返重庆。闷热的天气下,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做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18年前他做好事不留名、不张扬,18年后终于在网络世界‘窜红’。其实,他一直都这样,默默地做着他觉得应该做的事。”列车长刘斌接过话茬说。
陈长明,重庆客运段一名70后“老”职工。从19岁开始,身体单雹身高1米65的他就走上了列车员岗位。如今22年过去了,他既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也没有什么辉煌的成就,只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以满腔的真诚和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宛如平常一首歌。
这首歌,热情有爱暖人心
6月25日,百度贴吧上一段简短的文字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寻找18年前在重庆客运段京渝一组工作的好心人陈长明。”凭着对陈长明日常工作的了解,陈长明如今所在车队的党总支副书记陈华以十二分的肯定拨通了他的电话,经证实,果然是他。
18年前,年仅22岁的陈长明在重庆客运段京渝一组担当乘务工作。虽然从事列车员工作才两年多的时间,可年轻的陈长明却早早地明白了服务的内涵,总是真诚地帮扶一些有困难的旅客。那一天,他在北京西至重庆的T9次列车2号车厢值乘,从北京西站上车的母子三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母子三人衣着有些陈旧,姐弟俩脸上还挂着泪痕,紧拉着母亲的手,显得有些无助;40岁左右的母亲也是一脸的凄凉,眼中含着隐隐的泪水,浑身透着浓浓的悲情。母子三人一进入车厢,敏感的陈长明就预感到他们一定有不同于常人的困难,于是对他们格外留意。一路上,陈长明用亲切的话语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母子三人的信任。通过聊天,他了解到:姐弟俩的爸爸几天前由于突发心脏病在北京去世,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北京,伤心而又艰难地处理完后事后返回河南老家。母子三人囊中羞涩,连吃饭都困难。家中一下子没了顶梁柱,真不知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悲伤与绝望笼罩着母子三人。善良的陈长明含着眼泪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还把母子三人的遭遇告诉了车厢内其他旅客,发动旅客为他们捐款。之后,不善言辞的陈长明给这位母亲留下了一张便条,在鼓励他们好好生活的同时,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工作单位和传呼号,表示以后如果他们有什么困难还可以继续找他。
事情过去18年了,这件事在年过40的陈长明心中已有些模糊,凭着发贴人提供的便条图片上的字迹和签名,他才确定便条肯定是自己写的,但具体是什么事却记不清楚了。“真的是你吗?18年前我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从北京回家途中,你听说我们的事后,给我们留下便条安慰我们,还捐了钱,我妈妈让我们一直记得感谢你!”在发帖人的提示下,陈长明才想起了这件事情的大概:“哦,你们真是太有心了,你们一家还好吧?”陈长明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母子三人如今过得怎样、身体可好。当得知这一家人生活得很好后,他由衷地笑了:“这就好,你们生活得好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当陈华问起这事时,陈长明略带羞涩地说:“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儿,从来没想过要什么回报。这样的事太多了,都记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就是他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理由,也是他对“列车大爱”的诠释0网络寻找陈长明”的事在班组传开后,同事们纷纷惊叹:“没想到啊,陈长明到底暗地里做了多少好事呀?”“太感人了,居然还有旅客记得18年前列车员提供帮助的事!”“陈长明做的好事终于有人给他‘曝光’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既为陈长明高兴,也被旅客所感动。
的确,在22年的工作生涯中,陈长明做过很多很多的好事。正由于善良、朴实的本性,在他的身上才不断地上演着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故事:旅客钱包丢了,他及时送上一份暖暖的盒饭;旅客为了治病身无分文了,他发动同事和其他旅客捐款;旅客将东西落在车上了,他想方设法与失主联系,还将东西寄回……对他来说,这都是一些不足挂齿的事,从来不放在心上,做了就过了,更不张扬。“陈长明平常就喜欢跟旅客交流,他负责的车厢气氛最活跃。他很善于观察车内旅客的状况,无论是谁有困难,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刘斌说。
是的,长期的经验积累让陈长明能够通过旅客的一举一动自然地感受到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总是会在第一时间送上属于列车工作人员的问候。
两年前,陈长明值乘重庆北至南通K664次列车时,在重庆北站上车的旅客王女士因车票过期需要补票,但王女士走得太急没带多少现金,只有银行卡,而列车上是无法使用银行卡的,王女士急得直掉眼泪。此时,陈长明刚巧路过办公车,弄清事情的原委后默默地掏出钱包,为这位旅客补好了票,并告诉她:“不用着急,等你到了合肥办完事再说还钱的事。”王女士万分感激,留下了电话号码,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当陈长明自掏腰包为旅客补票时,不理解的同事惊讶地问:“你就这么相信一个陌生人呀?”陈长明淡淡地笑着说:“出门在外,免不了会遇上些难事、急事。我帮了她,她认,我就多交了一个朋友;她不认,我也不太在乎。”一名与他共过事的列车员说:“跟陈长明交往能感受到一种很真切的兄弟情。他的感情维系得很长久,绝对不会过河拆桥。”
这首歌,平实真诚韵律美
“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觉得我是一个相当幸运的人!”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陈长明显得很愉悦,让人很容易就感觉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陈长明的父亲也是重庆客运段的职工,一直在调度室(原派班室)担任派班员。还是在孩提时代,陈长明就经常在派班室看着乘务员们穿着整齐干净的制服、戴着令人骄傲的大沿帽列队出乘,便对列车员职业充满了向往,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笔挺的铁路制服,与南来北往的旅客一道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1993年6月,父亲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陈长明如愿以偿地接过父亲的班,当上了一名列车员。在父亲的推荐和自己的要求下,陈长明去了当时路局的先进班组“京渝一组”,希望在那里得到最好的培训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或许是父亲的循循善诱,或许是帽沿上那颗闪耀的路徽,或许是重庆客运段企业文化的润物无声,更或许是源于从小的心愿,陈长明在岗位上焕发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并将对这份职业的浓浓热爱化为无穷的动力,潜心地修炼作为一名合格列车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业务知识、应急处置、服务技巧,他一样也不落下,即便是在已经进入高铁时代的今天,他一样可以应对自如。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积累,陈长明掌握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服务技巧。当班组遇到个别旅客投诉或故意刁难时,他总是主动上前,用自己亲切得体的话语和良好的工作表现化解旅客的不满,用自己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诚挚的服务态度应对旅客的刁难。
“陈长明是一个勤恳踏实的人,参加工作不久,我们就放心地把他放到了‘边关’车厢。他对我们列车长安排的工作绝对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且质量还很不错。”陈长明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任列车长王巨龙介绍,“他绝对算得上是我们先进班组的一员。”王巨龙的话语中流露出对陈长明的欣赏和器重,也表达了对陈长明工作的高度认可。
陈长明在工作中养成了一种看似很平常却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习惯:提前到车队协助列车长了解当趟出乘任务,按部就班地做好每项工作,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宣传,不时地在车厢内巡视了解旅客动态。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从不懈担
“既然我能够幸运地干上这份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我就一定会尽力去做好,我觉得在列车员这个岗位上很快乐。”这就是陈长明对工作热心的简单表白。
这首歌,用心执着最动听
作为一名普通的列车员,陈长明已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静静地工作了22年。他就如列车上的一抹暗香悄悄释放着,却在不经意间芳香四溢。“这小子,做了这样的好事居然都没跟我们说。”如今已是段保卫科干事的王巨龙得知百度贴吧上那则“寻找18年前的好心人”的消息后,激动得叫了起来。
18年前,王巨龙正好在陈长明所在的班组担任列车长,网络寻找好心人的事情让他又惊又喜。“他这人心地善良、为人真诚,这样的好事发生在他身上完全不意外。”王巨龙说。
列车工作需要列车员独当一面。正是由于用心工作,陈长明才赢得了旅客的赞许,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如今,陈长明早已成长为一个工作中的“多面手”:硬座车厢缺人手,他就前往硬座车;卧铺车厢没人看,他又去卧铺车;值班员请假了,他毫不犹豫地顶上去;春运中供水员工作辛苦,他又主动担当起为旅客烧开水的重任,甚至还能在餐车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当个炊事员、服务员。暑期里,在车厢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情况下,班组需要派人在库内守车,他经常主动请缨,换下那些身体不好的同事,与列车长一道顶着酷暑为班组做好出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在,陈长明在班组没有固定的车厢,班组同事一旦请假他就顶上,还经常看守‘两人两车’的车厢。”现任列车长刘斌说。尽管这样,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同样,陈长明也一直用心对待身边的同事。“陈长明在职工中口碑很好,他对我们每一名同事都很真诚,谁要是有事,不管是工作还是私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家都很喜欢他。”班组工会小组长吴晓燕介绍说。提起陈长明,班组里的小青年们更是一个劲地为他“点赞”。作为班组里的“老大哥”,陈长明是年轻同事们心中的标准“暖男”。大热天出乘,陈长明总是第一个到达学习室,为年纪大的同事泡上一壶“老荫茶”,为年轻的同事备上一杯“酸梅汤”;寒冬里,替对班站立门岗的是他,为女同事准备热水袋的也是他。春运担当临客任务时,他总是会利用休班时间为同事们在乘务室里备上一瓶滚烫的开水。
“明哥凡事都想得很周到,做事情又从不嫌累,我们觉得他真的是打心眼里对我们好。”班组里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同事这样说。
当然,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陈长明同样用心呵护着每一个亲人。15年前,母亲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时,陈长明在外值乘没能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没能在妈妈弥留之际见她最后一面,是我这个做儿子的最大不孝,也是我心中最大的伤痛,是我终身的遗憾!”怀揣着对母亲的愧疚,陈长明尽心照顾着多病的父亲,总是利用休班时间陪着老人,直到两年前父亲病逝。如今,陈长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12岁的儿子身上。儿子因为小时候照顾不周,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经常伤风感冒,有时半夜生病时陈长明却还在值乘途中,不能时刻陪在儿子身边也是他心中的遗憾。考虑到妻子独自一人在家既要上班还要带孩子,陈长明总是利用休班时间包揽所有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无活不干,还要负责为儿子准备早餐,然后送其上学。临出乘了,他还会精心备下各种菜品,以便妻子能够快捷方便地取用。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陈长明所做的这一切都显得是那样平凡,却又是那样的感人动人。
“我只是一个初中生,因为工作繁忙,电大没能读完,能够把本职工作干好,能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我就很满足了。”这就是平凡的陈长明对做人、做事不平凡的认识。
陈长明很乐观,浑身散发着难以掩藏的正能量。业余时间,他也哼哼小曲唱唱歌。他所唱的,也是平常的歌,犹如他的工作、他的生活——
宛如平常一首歌!
记者手记
平常、平凡与平庸
没有壮举,缺乏辉煌,既不感人肺腑,也不催人泪下,但信念坚定,执着真诚,靠爱心、热心、用心、良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拒绝平庸,释放正能量。他,就是陈长明。
因为信念的坚定与追求的执着,他便用“爱心”来诠释;因为岗位的来之不易且深深热爱,他便用“热心”来回报;因为对生活的感悟对工作的理解对职业的膜拜,他便“用心”默默付出……而支撑着爱心、热心、用心的,便是良心!
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列车员,陈长明已经在这个岗位上静静地工作了22年,犹如幽谷里的一抹暗香悄悄释放着,却在不经意间芳香四溢。
诚然,不是所有人都内心平静,也许更多的人时常浮躁;不是所有人都安于平凡,但很多的人却流于平庸。渴望一夜成名,最终名落孙山;时刻忠于职守,不料功成名就。有老板感叹人才难留,有员工抱怨付出太多、收获太少。那么,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杠杆上,平衡点究竟在哪里?在工作与生活的平台上,着力点究竟在何处?
曾经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北京博士德文化公司董事长汪中求说,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
习惯研究专家、著名演讲家周士渊说,寓伟大于平凡,寓成功于习惯……
显然,平常、平凡与平庸,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别在心情与态度,别在习惯和认同,别在承担或逃避……
平凡岗位上的我们,何去何从?!
让我们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