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船上高铁

铁路一线   2015-07-07 09:30:33  0浏览 作者:

通讯员 吉祥

连续多日的暴雨导致贵州黔东南三江乡境内的河水异常湍急。6月23日,一只小木船如水中树叶,摇摇晃晃地载着三名穿救生衣的人远远划来,救生衣下,套着蓝色的铁路制服。

他们是贵阳供电段贵广高铁三江乡变电所的工长王语昕、值班员汪军和杨明达。

6月19日8时,三江乡变电所的值班员龙水和同事就兴奋地收拾好行李,坐在桌前,开始准备交接班事宜。他们已在变电所连续值守了9天,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

与此同时,接班的值班员汪军、杨明达坐上汽车准备从榕江县赶往三江乡。

通往三江乡的道路湿滑,连日的暴雨将山上的泥土、树叶冲到了路上。“前面可能有塌方。”经验丰富的司机有些担忧地说。果然,没开多久,前方就看到有大型货车掉头往回开。“山体塌方了,只能小车通过,我们大车是过不去了。”货车司机探出头来说。

小型车排着队,缓慢而谨慎地通过塌方点。车轮离道路边缘仅半个车轮的宽度,旁边就是怒吼的滚滚河水。随着离三江乡越来越近,塌方点也越来越多,但都未完全阻断交通。

正要松口气时,行驶到德腊,前方又出现了滞留车辆。平时冷清的公路此时显得异常拥堵。

三人下车查看情况,被眼前的情景惊呆:大量的石块夹杂着泥土,把整个路面给掩埋了,更多的石块与泥土滚入河中。山上的树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树枝和树皮被夹杂着石块的泥土冲刷得干干净净。有的树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插在泥里。

当地老乡说,此处已塌方2天了,但由于持续不断的暴雨可能导致二次塌方,没人敢抢修恢复。“可龙水他们还等着回家呢,怎么办?”杨明达着急地说。“问问老乡,有没有办法过去!”汪军答到。“来嘛,坐我们的船,从河里过去。”几个当地的渔民热情地招呼着。

船是渔民平时打鱼的小木船,1.5米宽,只够两人乘坐的小船,此时要载五人,三人心里虽然有些打鼓,但还是决定上船。这时,一名村干部拉住了他们:“船上没救生衣,出了事我们可负不起责!”

此时已过了10时30分,变电所里的两名值班员也焦急地踱着步。一阵电话铃响起,充满歉意的声音传了过来:“榕江到三江乡的公路塌方了,我们来不了了,对不起!”

龙水的妻子在福泉变电所上班,当天要去值班,年幼的孩子就必须独自上学、做饭。虽然有些担心,但龙水还主动安慰对方:“没关系,我们是高铁变电值班员嘛,只要高铁能畅通,这点小困难算不了什么。路上塌方了,你们要注意安全,别心急!”汪军三人只好掉头返回榕江。车窗外,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天空被一道道闪电划破。

21日,车间主任杨龙准备了救生衣,带着杨明达和汪军再次前往三江乡。然而,还没到德腊塌方点,汽车又险遇了一场塌方,一辆货车被埋在了泥浆里。三人只好再次“望河兴叹”,原路返回。

22日,天空终于放晴,浑浊的河水变清了,塌方路段也都已修复。

23日,王语昕拿着三件救生衣,与汪军、杨明达急匆匆地乘汽车赶到德蜡。穿上救生衣,坐着小木船,前行了1公里,上了岸,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坐上汽车,几经转折,终于在10时到达三江乡变电所,进行推迟了4天的“交接班”。

完成了值班任务的龙水和同事同样车转船、船转车地踏上了回家路。小船摇摇晃晃,坐在上面的人却开起了玩笑:“坐船上下班,我们恐怕是全路第一哦!”


铁路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