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成昆之巅——记成都工务大修段清筛二车间集中修
铁路一线 2015-01-29 10:01:13 0浏览 作者:唐洁图为捣固机正在桥梁上进行线路捣固作业。
本报记者 唐洁 通讯员 张志力
站在位于大凉山以北的小相岭上举目四望,层层山峦覆盖着皑皑白雪,寒风凛冽而刺骨。在那苍凉的万壑千山中,被喻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的成昆铁路蜿蜒穿行。修路难,养路也不易。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为解决这条黄金通道大修欠账问题,在路局的安排下,成都工务大修段开始分段进行集中修施工。
今年1月中旬,根据施工计划,该段清筛二车间近千名作业人员从尼波、乐武一路向南,施工至海拔近2300米的成昆线之巅——红峰。
凌晨4时,大凉山夜空繁星闪烁,四周漆黑而寂静,停靠在普雄站的宿营车里却开始有了声响,车窗一个接着一个透出光亮,该段清筛二车间的职工们开始穿衣、洗漱,然后去餐车吃早餐。早已习惯昼伏夜出的职工笑言:“我们工作性质特殊,很多时候都起得比鸡早。”
5时,职工们开始做出发前的各种准备。此时,居住在普雄镇上的作业人员也陆续走出各自的租住地,三五成群地走向车站。夜色中的街道关门闭户,只有离车站最近的两个杂货店嗅到了难得的“商机”开了门,吸引了一群作业人员围着买早餐或者干粮。
普雄站漆黑的货场内渐渐“繁星”闪烁,这是作业人员的头灯发出的光亮。数不尽的“星光”不停晃动着,如萤火虫般渐渐向着板车、大机和轨道车汇集。6时许,所有人员机具整装完毕,电力机车得令后牵引着大机、轨道车、板车向着工地进发。
有了电力机车的牵引,大机前行速度很快。“以前都是用轨道车拉大机,怎么改用电力机车了?”有职工问。坐在轻晃前行的大机上,车间主任邓乐天回答:“成昆线坡度太大,轨道车动力不行,太慢,所以段上专门向路局请示安排电力机车来牵引,速度快多了,可以节省一个小时时间。”
从普雄出发,天色也在途中渐渐放亮。进入尼波后,高寒地段的景象开始呈现在眼前,四周山峦被薄纱般的雾气包裹着,透出凝重的灰黛色,堆积的白雪勾勒出山体连绵起伏的轮廓。从车厢门窗缝隙中灌入的风,夹裹着凛冽的寒气,不停地扑打在身上,瞬间就带走了作业人员大部分的体温。
到达工地时已近8时,作业人员脸颊冻得通红,口鼻呼出阵阵雾气。对此他们早已习以为常,跺了几下脚之后,就搓着双手投入准备工作。8时,集中修在乐武至红峰区间全面展开。作业人员踏着积雪走上道床,或挥舞笨重的捣镐、或用拉铲扒拉道砟,数百米长的“战线”上各种铁器石块的撞击声汇集在一起,使得原本寂静的山谷瞬间沸腾起来。
成昆线对旅客来说风景如画,对学者来说是工程奇迹和“地质博物馆”,但对清筛二车间的干部职工来说却是极为艰苦的挑战。成昆线曲线多、坡度大、桥隧多、条件差,这让大修的施工难度和安全系数都有所加大,特别是进入冬季后,随着施工向南推进,线路海拔逐渐攀升,气候也变得愈加恶劣。
从去年12月到现在,清筛二车间经历了冻雨、冰凝、风雪等各种气候的严峻考验。为应对高寒地区作业,清筛二车间提前采取防寒防滑措施,在运送作业人员的板车上专门架设了篷布以遮雪御寒;配备可以捆绑在鞋底的便携式防滑钢钉;采用麻绳捆绑大机梯步防滑等。邓乐天说:“高寒地段潮湿寒冷,易下雪起冰,行走容易打滑,所以我们还准备了麻布袋铺设在紧要处,防止人员滑倒。”
就在这呵气成霜、寒冷刺骨之地,干得热火朝天的作业人员却脱去了外套,只穿着单薄的秋衣和一件被道床泥渣沾染成黑灰色的黄背心,流淌下来的汗水从积满灰尘的脸颊上滑落,留下一条条黑色的印痕。每挖完一空,他们都会用三齿耙进行自检,因为上面刻有300毫米的标记,可以快速测量深度是否达标。
几声笛鸣后,内燃机车推动着十多节卸砟车缓慢驶入作业地点,道砟从车上均匀倾泻而下,伴随着不间断的哗啦声,一股浓浓的黑灰色粉尘向着四周渐渐扩散腾升。进入隧道后,这些粉尘更是沿着隧道壁翻滚溢出,职工戴着的口罩很快变了色,头发和脸上更是覆盖了一层黑灰。
卸砟车驶过后,作业人员开始回填道砟,配砟整形车、捣固车、稳定车也依次开始作业。清筛二车间副主任倪高建说:“作业结束后,职工会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抽查,不合格的队伍将返工并罚款,两次不合格的队伍会进行停顿整改。职工抽检后,还会由工长或车间干部进行复检,若有职工工作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会按每处50元进行考核。”
进入红峰区段施工后,清筛二车间执行的是270分钟“大天窗”。在谈到局施工办和“大天窗”的好处时,邓乐天说:“‘大天窗’使得纯作业时间得到延长,这种优势在作业条件好的区段更能体现出来。此外,以前与配合单位费尽口舌协调解决不下来的问题,在有了施工办后变得容易多了。”
清筛二车间共有13台大机。该段大机首席技师、清筛二车间副主任刘在文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大机状态良好,每次大机出发前,司机都会提前半小时进行自检。”
大机零部件多、电脑系统多,最容易发生电器故障,所以大机司机不仅要会开车、会施工操作,还要会修车。“随着大机数量的增加,对司机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大机司机主要来自高职生和转业军人。”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大机司机,刘在文采取师带徒的培养方式,不遗余力地传授大机养护维修技能,让年轻职工尽快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巴不得每个人都比我强!”
时间在忙碌中很快逝去,11时30分,陆续有完成施工任务的作业人员扛着工具从隧道里走出来,带着一身尘灰与疲惫前往乘车地点等待。乐武附近的彝族村民挑来了热气腾腾的鸡蛋、土豆等食物,摆放在山坡小路边,吸引着饥肠辘辘的作业人员购买。“职工特别辛苦,凌晨吃完早饭后,要忙到下午三四点回去才能吃上午饭,带的干粮冰冷难以下口,好在还有些小摊贩。”清筛二车间党总支书记王举宪说。
远处,覆盖积雪的高山与灰白的天色融为一体,身着黄背心的大修人成了天地间唯一的亮色。也正是他们,远离都市繁华,鏖战大山深处,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南来北往旅客的安全回家之路。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