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里的探伤“医生”

铁路一线   2021-09-04 08:34:38  0浏览 作者:

8月24日10时许,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古城西宁,而西宁机务段西宁检修车间探伤班组小件探伤室内却是一片幽暗,宛如一间暗室。

“光亮会给探伤作业带来影响,只有在弱光环境下,我们才能借助荧光灯找到机车小件的‘暗疾’。”副工长赵建青介绍,在作业前,探伤人员必须关上门窗、拉紧窗帘,同时戴好口罩,阻挡作业时飘散的微粒物质。

“暗室”里轰隆隆的声音连绵不断,在赵建青指导下,5名职工分工明确,执行着一道道探伤工序。他们有的认真核对当日待探小件的信息;有的操纵探伤机产生电磁涡流,让荧光磁悬液均匀附着在小件表面……几番忙碌下来,青工刘子玄有所发现。他指着一个传动轴根部小件喊道:“工长,这有一道裂纹。”

赵建青听后立即走上前来,发现一道长约50毫米、宽只有1毫米的细纹在荧光灯照射下泛着绿光。小心打磨后,绿纹仍旧存在,证明裂纹已经深入部件的内部。最终,赵建青在探伤伤损报告上,慎重写下“报废”的处理意见。“我们下的是一份初步‘诊断书’,最终还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判定,以防止假裂纹或铸造裂纹等情况。”他说。

赵建青介绍,精准探伤分为“湿法”探伤和“干法”探伤,关键在于制作出一池好的磁悬液。运用“干湿”结合法,探伤“医生”们平均每天要为6台机车上百件设备探伤,但他们的工作还不止如此。“看诊”同时,他们还要为车轮、车轴等机车大件“听诊”,就是在表面光滑的车轮和车轴上涂抹耦合液,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认真分析回波波形,查找轮轴内部的裂纹缺陷。

下班后,在“暗室”里奋战了一天的职工走出工区,眼睛因长时间盯着荧光灯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亮光。尽管十分辛苦,但像刘子玄这样的青年职工却十分自豪:“知识用好了、责任心尽到了,才能确保任何一个机车部件都不会‘带帛上路,这也是我们能让机车100%合格出库的成功秘诀。”

周悦翔 周尚燊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