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控”为火车擦亮眼

铁路一线   2021-03-05 08:14:02  浏览 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陈明君 本报 许 彬 李红武

3月1日8时,株洲机务段株洲检修车间职工廖继斌斜跨工具包,登上作业架。廖继斌今天的任务是为机车更换前挡玻璃。

前挡玻璃好似火车的“双眼”。受风霜雨雪“洗礼”和外力撞击,玻璃出现刮花、裂纹、密封胶条老化漏水等,都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司机安全行车。这时,廖继斌就要登场了。

车窗里侧胶条比外侧难切。切完外侧胶条,廖继斌进入司机室,趴在司机操作台上,双手紧握电动切胶机沿窗框缓慢移动,胶条随之脱落。整个过程必须十分小心,因为稍有不慎,刀头就会切到车窗铁框,导致“两败俱伤”。廖继斌介绍,一个小刀头价值900元,不到1平方米的窗加热玻璃价值4000元。算上胶、贴纸等,换块玻璃光耗材成本就得5000元。

抠掉玻璃周围的胶条,廖继斌沿缝隙深的上侧将玻璃慢慢推开,将其挪到作业架上,随后交替使用毛刷、铲子将窗框里外清理干净。均匀刷上固底胶后,他又沿边框塞进约1厘米厚的密封胶。

“胶多了会导致玻璃压不平,少了又会留有气孔造成漏水。”廖继斌是个“细节控”。

要想玻璃装得正,上下间距是关键。廖继斌就地取材,熟练地将先前切落的胶皮剪成两块方垫,压入窗框下缘的密封胶内。随后,他用两手端起新玻璃,轻轻斜放入窗框内,上下按压、左右比对,微调间距。

玻璃安好后,再给玻璃四周打胶、刮胶,平整缝隙,画出完美“眼线”。完成整个工序,差不多用了2个小时。

在廖继斌33年检修生涯中,机型更迭,工艺提标,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检修人精检细修的初心。工作至今,他累积更换内燃、电力机车前挡玻璃近2600块,无任何不良反映。

  • 火车头的“喂砂人”
  • 以榜样为标杆 向标兵学习
  • 征途漫漫,用奋斗跑出青春先行风采
  • 让安全作业规章培训“活”起来
  • 机车进库有了“导航仪”
  • 2020年铁路机辆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机车检修工种决赛落幕
  • 铁路好兄弟-为班组同事煮茶心不悔
  • 铁路好兄弟—为班组同事煮茶心不悔!
  • 尽己之力 成生活之美
  • 幸福快乐源自奉献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