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大邦五”——大临铁路站后项目接触网施工小记
铁路一线 2020-12-16 15:36:02 172浏览 作者:丁琦年初,受疫情的影响,工期延后近3个月,复工复产后,土建、铺轨、站后其他专业交叉施工多,为接触网工程留下的有效施工时间极其短,尤其是6公里多的大邦五隧道具备接触网施工条件后,12月 5日-19日离计划节点目标仅有13天。怎么确保把全线接触网施工最难的“山头”攻下,接触网工区上下齐心协力,超前谋划,上演了一嘲大邦五”攻坚战。
“再硬的骨头,我们都要把它啃掉1这是新成立的大邦五作业队队长张旭洲11月13日初到来到大临项目时做出的坚定承诺。11月14日他就带着80人在澜沧江畔,头道水至丫口寨区间展开了施工作业。大邦五隧道里,这支“新队伍”用突击队的姿态,吹响了他们攻坚“大邦五”的冲锋号,哒哒的电钻声、“一二、一二”的号子声在隧道里久久缭绕。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旭洲带着技术员李露用两天时间跑完了13.25公里的施工现场的每一处,一路上,他用本子记录着现场的点点滴滴问题,第一锚段锚洞需整改、DK168+235处的锚栓未植、三锚段吊柱差15根……,
了解完现场情况后他才发现现场实际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立即召开碰头会对施工计划进行了重新调整:“坐等12月5日,站前长轨铺通、道砟施工结束,再进去施工,绝对来不及,13个锚段的承导线、12个锚段的回流线、400根吊柱、500多套腕臂,13天时间肯定干不完。我们必须跟站前单位同时施工,将不影响站前单位施工界面的隧道打孔、螺栓预埋、锚洞设备、回流线肩架、吊柱安装等工序提前完成。待12月5日站前铺轨退出后,全力突击接触网承导线架设任务才能保证节点目标。”随即,人员分工、区段分配等任务马上展开,新的施工计划也紧跟着执行起来。
12月5日00:00,站前最后一条长轨铺设完成,此时,大邦五作业队全员早已集结在洞口外整装待发。半个小时后隧道内头灯闪烁,各种应答声此起彼伏,经过7个小时的“天窗点”奋战,在清晨07:30他们顺利完成了5个锚段承力索架设任务;12月6日晚上20:00至12月7日清晨06:25又是一个整夜“天窗点”,计划要完成7个锚段的承力索架设,与头道水至丫口寨区间承力索贯通。80余人的作业力量被分为四组,一组30人全段内卡定位,第二组20人装坠砣,第三组20人调整腕臂,第四组10人测承力索高度,计算吊弦长度,各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宛如流水线作业,顺利完成了既定施工任务。晚上加班加点干活,白天还要紧罗密布地制作吊弦,短短两天时间,大邦五作业队就在晚上通宵施工的情况下完成了2600余根吊弦测量制作,为接触线架设节省了不少时间。
一切施工准备就绪,在项目部和牵引供电工区的努力下,他们协调到了一个超长“天窗点”,从10日00:00到11日01:18。天窗点得到批复,接触线架设施工随即展开,通过全员一天一夜的持续攻坚施工,在25.3个小时的“天窗点”内,他们优质高效地完成了13个锚段的接触线架设任务,比预定时间提前3天架通了头道水至丫口寨区间接触网。又一次华丽绽放,再一次突破自我,他们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大邦五作业队的攻坚实力与魄力。
“当时接下来这段施工任务时,心里真的有些犯憷,害怕完不成耽误工期。但既然已经接下任务,那就必须按照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么硬的骨头,还真的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攻破,而不能一味硬啃”在回想起近十天的攻坚施工中张旭洲如是说道。其实怎么完成,他还真的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办法,先走勘了解现场,从剩余工程量到材料短缺数量,再到站前遗留问题是否影响接触网技术参数,一一列举出来,逐个解决,不留隐患,不留死角,先把制约因素想办法解决或规避了才能放开手去干,才不会因盲目施工而生乱。
“大邦五隧道全长6316米,虽然不是大临铁路最长的隧道,却是施工最难的工点之一。”公司大邦五隧道驻点负责人、团委书记赵宇飞谈起大邦五隧道驻点的这些时光,眼角有些湿润。隧道没有轨通之前,赵宇飞都是数着隧道壁上的隧道打眼、化学锚栓预埋过过来的,今天一组打了多少眼、二组预埋了多少锚栓、三组做了多少电缆挂件……,总共干了多少处,还剩多少处,他说起来如数家珍、记忆犹新。他看着这帮攻坚大邦五的作业人员不畏艰辛、不舍昼夜,天天精神奕奕的进隧道,灰头土脸、疲惫不堪的出隧道,中午吃饭在隧道口席地而坐,迅速扒完餐盒里的饭,嘴都顾不上擦,戴上口罩就又进入了隧道。隧道口他们的背影在逆光下显得格外坚毅和高大,他们的精神着实令赵宇飞感动。当看到头丫区间最后一条接触线顺利架设完毕,他也终于缓了口气,心里想着:“他们终于可以暂时歇歇了。”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白云深处有人家”,是的,无量山深处的云海里,也有一群穿着蓝工装,头戴橘色安全帽的队伍,每天穿梭于隧道群中,或出现于大邦五隧道口,或消失在大村隧道内,或出现在白云深处山路盘旋的送工车内,他们用孤独和艰辛,勇敢挑起建成大临铁路的责任与担当。(丁琦)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