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霹雳斗沙海 大漠荒烟绘飞龙——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和若铁路项目部施工纪实

铁路一线   2020-06-08 19:12:09  228浏览 作者:朱玲玉、蒋远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王维把边塞大漠的景色写到了极致。

“阵阵狂风笑着黄沙走,逍遥怒吼黄沙塞满口……西北汉子赵牧阳用他沧桑的嗓音唱尽了大漠的苍凉。 

且末,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端,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这里有着美得令人窒息的朝霞与落日,也有着暴躁无常、席卷突袭的沙尘暴……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当狂风大作时,天地混沌,日月无光,仿佛时间和空间失去了弹性,风沙肆虐,遮天蔽日,夜晚还没降临,且末便已陷入黑暗之中。

莽莽昆仑茫茫沙海制约了且末的经济发展,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也在挑战铁路建设的极限。

正是在这里,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的建设者们肩负建设重任,在生命的荒原挑战不可能,以乐观、向上的姿态,战风沙、斗寒暑,把奋斗的足迹留在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急行军 精兵强将迎难上

如果说铁路建设是中国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话,那么在沙漠里面建设铁路就是奇迹中的奇迹。

新建和田至若羌铁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路网干线。其中S5标途经若羌、且末、民丰、于田、策勒、洛浦、和田等7个市(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三十八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

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S5标工程段属于和若铁路的一根“硬骨头”,线路全长25公里,其中沙漠地段11公里。主要有桥梁工程13座,涵洞工程37座以及路基工程等,工期一年零六个月,建成后将结束且末等县不通火车的历史。 

2019年4月25日,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在接到建设任务后,公司党委迅速召开党委会,挑选精兵强将在第一时间组建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跑步上尝迅速投入开工建设。

“兵贵神速”,战场如此,施工现场同样如此。和若项目部的进场,突出的就是一个“快”字。项目经理赵锋和项目副经理兼总工冯保卫两人当先锋打头阵,会后连夜赶到现场,进行前期勘察。 

“缺可用水、风沙大、气候恶劣。在这里,只有掌握了水、电、料,才能掌握施工的主动权。”经过初步调查,他们迅速且敏锐地把握住了前期调查的重点,主动出击,组织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跑步进场,并立即组建项目部驻地。 

沙漠铁路工程,桥涵及风积沙路基各工序施工用水量均非常大。且末年平价降水量仅10.7毫米,全年190多天为扬沙天气,项目所在施工段尽是沙漠和盐碱地,地质条件差,一到刮风天气便停电。

最初,项目部曾主动尝试使用钻机打井。水是很快出来了,意外的是,几近全年无雨的且末地下水非常丰富,但令人失望的是盐碱含量极高,根本不能作为施工用水,更不能饮用。更可气的是“丰富的地下水”让松软的沙地变的像豆腐一样软绵,让项目在后期施工中吃了不少苦头。 

不得已,项目部又派出了好几拨人员,在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展开了勘察选址打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找到了一处水源地进行打井开采,并在地下150m处成功取得可用水,以每天用30吨的大水车从水井拉水到现场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与此同时,开工前的测量工作也没有因为水电的缺乏而暂缓。为了快速做好施工准备,公司派出精测队帮助项目部工程部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全段的测量和复测工作。7名技术人员每天徒步20多公里,开展导线点、水准点、地面线测量工作。 

平沙莽莽绝人烟。风沙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艰辛而变得柔情,尤其开展测量工作是在夏天,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高气温可达44摄氏度,沙层表面温度高达73摄氏度,一个鸡蛋放到沙子里,一会儿就熟了。沙漠里一望无际,明晃晃的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风沙一起更是辨不清方向,而盐碱地的芦苇则是密密麻麻的一人多高,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技术人员好几次因为找不着方向而迷失在沙漠和芦苇荡,身上也经常被锋利的芦苇划出一道道的痕。 

付出就有回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克服着严酷恶劣环境对身体和精神的磨练,在短短10天时间里,完成了全部复测任务,20天内完成了驻地建设,并在全线第一个高标准率先完成拌和站建设和验收。

“那时候,大家每天都被晒脱一层皮。”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项目经理赵锋十分感慨。

开工必优 保质保量保安全

在公司领导的关注下和项目经理赵锋的带领下,全体参建人员一路披荆斩棘、一鼓作气。 

“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诚信履约建高品质工程。”项目部胸怀大志,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自我要求,他们立志要向且末人民和第二师三十七兵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履行自己的庄严承诺。 

项目部客观地面对工期紧、资金紧、人员紧和质量要求高、技术要求高、安全要求高的特点,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力优化施工方案,统筹安排施工工序,切实解决好抓质量与抢进度、保安全的关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把“严格质量标准,争创行业一流,坚持优质服务,建造满意工程”的质量方针落实到每一环节,强化“砸牌子,就是砸自己饭碗”的意识,确保一流的工程质量。 

从开工到现在,项目部对原材料进行车检控制,对实体工程和主要原材料自检2011次、钢筋加工安装和混凝土实体检测回弹80批,路基桥涵过渡段检测2570批次,混凝土试件抗压检测860份,有效确保了关键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100%,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标合格率达到90.6%以上。 

项目部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李先锋介绍:“管理零距离,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程整体处于受控状态。这一切也都是以我们的进度为载体。” 

漫天的黄沙和喷涌的地下水是工地上的两个“捣蛋鬼”,常常出来拖后腿。 

据该项目总工兼副经理冯保卫介绍,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铁路风沙路基的施工难题,项目部不仅进行了专门的勘察和探讨,分析借鉴了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还主动向其他相关单位请教,最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快速施工方法,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加快了施工进度。

项目部“大漠胡杨”QC小组还编写了《提高风积沙路基压实度合格率》的论文,让风沙路基的施工迈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公司沙漠铁路施工的空白,同时也为今后沙漠铁路的修筑提供了标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沙漠和地质松软的盐碱地里施工,项目部需要付出多几倍的努力,洒下多几倍的汗水。在这里的每一分成绩均是与漫天黄沙和糟糕的地质搏击的产物,都凝聚着施工人员无数的心血。 

在重重困难下,和若项目部不断落实标准化施工,加强过程管控,全方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平稳有序的推进品质工程建设。

披荆斩棘 全力打赢进度攻坚战

工期一直是项目的“心脖。时间的流逝蚕食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效益和企业的社会信誉。

11月的且末夜间温度早已零下,昼夜温差大,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摄氏度。为了夺回因征拆滞后的工期,项目部决定采取冬季施工。

冬季施工开始前,项目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向参战将士发出大干动员令,号召大家全力以赴,昼夜施工,有序作业。无数人温暖睡梦中的凌晨时分,他们一直坚守着,奋斗着。

为了解决冬季混凝土出机温度及入模温度问题,从入冬开始,项目部成立了冬季施工领导小组,对冬季施工进行重点关注,备足冬季施工所需的材料,在桥涵施工现场搭设了保温棚,配备了6至8个供暖炉,24小时不断供暖,使混凝土质量得到保障。

为确保冬季施工混凝土的质量,项目部对现场暖棚搭设、火炉设置等冬季施工措施进行认真检查验收,每个墩台施工保温措施经安质部验收合格,报请局指相关领导现场验收合格后,再报请现场监理验收。 

冬施的成效是显著的,它让流逝的时间逐渐被追回。 

然而2020年,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冬施夺回的工期不仅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架梁日期还从原本的6月20日提前至6月5日。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沉重的任务有如巨石一般压在项目头顶。业主在焦虑,指挥部在催促,项目也在焦急中想着应对办法。 

4月初,在疫情趋近稳定的情况下,项目部立刻组织复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调配下,短时间内,项目部采用大巴点对点接送的方式将施工人员和工人投入到施工线。

在解除隔离后,项目部重新编排的施组和节点工期显示:距离架梁时间剩余不到50天。当时路基剩余70%,桥涵还剩余45%。巨大的压力笼罩着项目。 

“没有咱们二十一局四公司完不成的任务!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争分夺秒不辱使命1为了确保顺利铺架不挡道,赵锋心里只有一个字:“抢1 

抢工期就要敢于担当,敢于冲锋,敢于拼搏。 为此他提出“三个强化、四个化解”:强化“没有借口”的责任感,强化“没有退路”的危机感,强化“担当建功必须有我”的使命感;着力化解征拆瓶颈问题,化解生产要素配置不足问题,化解路基填筑不规范问题,区间风沙路基合格填料来源问题,化解安全管理“重部署、轻日常检查”问题。

为了赶工期,项目部决定立即开展劳动竞赛,把强度和氛围先抢起来。4月20日,项目部召开了主题为“大干60天”完成主体工程的劳动竞赛誓师大会,项目部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迅速掀起大干热潮。 

项目部实行领导班子轮班制度,每晚都有一名班子带领技术干部通宵达旦在现场组织工作,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项目部分两班倒,全员包保现场,24小时人机不停,昼夜施工,抢抓进度。全线采用平行作业,多点开花的方法,保证全线进度整体推进,分秒必争抢占先机。 

为了加快进度,技术人员中午都在工地吃饭,“黄沙盖浇饭”成为了他们的标配美食。项目部还为900名农民工集中租了宿舍,包了4辆大巴接送大家上下班,既保障了劳务队的安全,也提高了施工效率。每天晚上10点召开交班会,大家总结工作,交接任务,梳理计划,有效推进现场施工。 

施工全面展开之后,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迅速到位,各自穿行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守护着自己的现常在路基土方的填筑中,技术员们轮流加班加点,24小时进行施工现场跟踪,一刻也不放松地进行路基填筑质量控制,顶着大风、沙尘,坚持跟踪填筑,克服风沙直接影响路面工程进度的难点,把劳务队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积极帮助劳务队抢工期,赶进度。 

尤其是重难点控制工程——4047.40m的且末特大桥。这个工点一度让人揪心不已,前期各种征拆协调的矛盾将施工组织打乱了,4月份眼看着就要过去,承台只施工完6个,桩基剩余92根。对于现场的问题、困难和压力,项目经理赵锋和蹲点现场的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李先锋把倒排的工期目标每天督导完成,对人员和要素调配细心筹划,对每一道施工工序严格把关,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督促落实。为了便于现场管理,几名技术人员住到现场,24小时值守。钢筋绑扎、支架搭设、模板吊装、墩台浇筑,施工现场秩序井然。

尽管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但没有一个职工、一个班组打退堂鼓。大风一次次夹带着沙尘,在整个工地上弥漫,有时连续刮三天三夜,吹得人连气也喘不过来,沙尘把大家染成灰头土脸的“野人”。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管理人员与员工一道坚守工地,加班加点,安全施工。白天头顶烈日,面迎风沙,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到了夜晩,灰头土脸归来,但是没有人叫过一声苦…… 

项目经理赵锋经常凌晨二三点还在工地察看。“我不是来监察的,只是来陪陪你们,你们奋战在一线,我跟你们一起坚守。” 

“黄金百战穿山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环境艰苦没有影响他们的斗志,项目部全体人员像胡杨一样无畏艰险、坚韧不拔,团结而竞争的氛围把施工进度推向高潮,且末特大桥以每天完成5个墩的速度推进,成为全线桥梁施工速度最快的项目,而土方填筑更为喜人,晴好的天气平均每天填筑超过1.5万方。 

2个月的坚守最终换来的是110多个桥墩的拔地而起,一段段路基像长龙一样向前延伸。回忆起那遍地是轰鸣的机械和忙碌的车辆、处处是戴着安全帽的工人,那紧张而和谐的现场留给人们太多的印象,也给这段工程赋予了更鲜活的生命。 

截至目前,路基和桥涵主体工程已完成接近90%,6月6日,小宛四号桥首片T梁成功架设,预计6月20日能实现主体完工。

6月初,和若公司副总经理古俊山来到施工现场,在听取项目部汇报后赞赏不已:“目前的现场情况较之两个月前大为改观,你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确实不容易!不愧是二十一局!铁军速度1       

以路为家  显铁建担当

“要注重与兵团和群众的沟通,尊重民风民俗,把群众为亲人,力所能及解决群众困难,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施工伊始,项目上下形成共识,一定要发扬铁道兵为民造福的优良传统,充分展示铁军的情怀,路修到哪里,就要把对百姓的爱播种到哪里。

项目经理赵锋反复强调要以公司“修建一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理念为宗旨。他们在施工生产的同时,主动让群众借用便道,方便他们出行;在西瓜、红枣等水果滞销的时候,项目部主动担当后方销售基地,减少村民的损失;在植树季节派出项目部挖掘机,洒水车共建绿色家园;面对地方经济困难,项目部主动进行帮扶,为当地困难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增收机会。

项目通过精准扶贫,便民助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央企担当,多次受到新疆且末县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等单位高度赞扬,并引起且末新闻、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浩瀚的荒漠,锤炼了二十一局四公司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他们就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是沙海中的勇士,负重前行,为沙漠带去希望。 

和若铁路通车后,将在塔里木盆地形成一条环形铁路线,东接格库铁路,西接喀和铁路,且末人民出疆不必再绕道乌鲁木齐,行车里程将缩短1200公里。这对于加快新疆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实施,拉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战天斗地无愧铁建人,真抓实干谱写建设新篇章。如今,四公司的建设者还在风沙中夜以继日的为早日安全高效的建成铁路而鏖战,他们将用汗水和热血改写且末县没有铁路的历史,为当地人修建一条畅通的致富之道。大漠变通途,且末乘飞龙的梦想即将实现。(朱玲玉、蒋远志)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