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跨海大桥工程节点扎堆,好消息不断

铁路一线   2019-12-18 14:05:51  213浏览 作者:周文韬

12月17日下午17时30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泵送入模,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湛江调顺跨海大桥东西岸两个主塔下横梁均完成浇筑,标志着调顺跨海大桥将全面进入上塔柱结构施工阶段。近日,调顺跨海大桥连续迎来多个工程节点,各项施工均取得重要进展。

12月16日,大桥东岸(坡头区)引桥箱梁架设全部完成,大桥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东岸坡头区引桥以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箱梁为主,单片箱梁长30米、重175吨,共计200片。12月17日,海湾区内钻孔桩浇筑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建设全部转入水上施工阶段。12月18日,西岸首片预制箱梁预制完成,至此大桥西岸遂溪县段也开始进入上部结构施工。

此次浇筑的下横梁承载着桥面的重量,决定大桥的质量与安全。项目总工程师戴军翔介绍,调顺跨海大桥下横梁跨中高5m,根部高9m,宽7.2m,为预应力混凝土门式框架结构,“脊梁”内由16378多根大小型号不同的“钢筋丛林”和106束预应力钢束与1700多方C55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共同浇筑而成。

由于下横梁为单箱单室结构,横桥向为拱形断面,导致底板倾角大,为确保浇筑质量,浇筑过程中必须设置压板,分层浇筑,这为本就流程精细复杂的下横梁施工增加了工艺难度。项目部在施工前采用软件进行三维立体建模,模拟多维空间结构内钢筋与预应力孔道的位置关系,提前预判冲突及处置方案,从而实现钢筋钢筋精确下料、安装及预应力管道的准确定位,确保大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据了解,调顺跨海大桥设计方案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之手与世博会中国馆“同宗同源”,是国内为数不多将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结合作为设计理念的桥梁。大桥以“风调雨顺,湛江红门”为主题。桥体采用中国红作为主要色彩,为这一平凡使用的民生工程赋予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桥身以简约、大方的“门式”形体宣扬着中国南大门——湛江市悠久的历史与辉煌岁月;同时坚定了湛江市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铿锵步伐和执着信念。桥塔上部则采用新中式简约手法,以中国传统印章作为设计灵感,篆体书写“调顺”两字,意寓“风调雨顺”呼应桥名与地名。一眼望去,大桥整体构筑物的色彩应用和概念意向都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建成后在宽阔的湛江湾上将描绘点睛之笔,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

中铁大桥局调顺跨海大桥项目经理代强波介绍,调顺跨海大桥作为湛江市首个PPP项目,广东省重点工程。大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北部,横跨湛江湾连接湛江市调顺岛及海东新区,全长约9.36Km。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全长591米,主跨296米,整幅桥面宽37.5米,主梁采用钢砼叠合梁,主塔高136.9米。大桥建成通车后,预计从调顺岛到海东新区的出行时间不到20分钟,比原G325国道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行车的舒适度也将大幅提高。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