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开向智能时代
铁路一线 2019-09-05 22:37:34 0浏览 作者: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系统融合、电子票据……8月30日,地处秦巴汉水之间的安康机务段第二整备场繁忙而有序。凌空飞跨的蓝色雨棚下,依次停放着刚刚长途“跋涉”归来的和谐型机车。它们正在进行智能“体检”和保养,稍作休整后将再次出发。
“确认机车号并开始作业。”该段专检人员罗鸣站在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前“刷脸”认证,一个温柔清脆的女声从机器中传来。他轻点屏幕上的“确认”按钮,记下和谐D2型1278号机车上部作业开始时间为8时36分。
安康机务段担负着西康、襄渝、阳安和宝成线部分货车的牵引任务,每日牵引380余列货车,年运输量近900亿吨公里,是实现铁路“蜀道”货运增量的主力军。为给铁路运输提供充足的“宝马良驹”,从2017年6月开始,这个段对原整备场进行智能升级,扩建了7个可供各种机型上中下部同时作业的三层作业平台,新建2300余平方米的遮雨棚,设置了外接安全移动电源牵引机车,既节省了辅助作业时间,又提升了整备效率。
“原来上车顶要打隔离开关,旁边还要有人监护……”今年24岁的罗鸣介绍说,“机车整备场自有电力机车以来,上方一直悬挂着高压电线。要检查机车顶部状况,就必须打开隔离开关,断开高压电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触电伤人及设备烧损等事故。整备场升级改造后,彻底消除了这样的安全隐患。”
插上防护旗、放好禁动牌、身背安全带、左手提水桶、右手紧握智能摄像手电筒,专检人员沿着三级作业平台楼梯登上顶层,打开防护栅栏侧门的安全锁,来到机车顶部,探头、弯腰、手摇,顺着摄像手电筒照射的方向挨个检查螺丝、接线、触点,用干湿抹布反复擦拭车顶上的高压绝缘瓷瓶。
“现在不光作业环境好了,软件系统的功能也非常强大。”罗鸣指着手中的智能摄像手电筒介绍道。所有的检查维修数据都被如实记录下来,上传系统后,供数据分析员检索分析。这些数据还将与弓网检测、轮对检测、轴承检测等20多项检测数据汇成机车健康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技术人员迅速排查隐患、找出“病灶”。
安康机务段建设现代化整备作业平台,还配套研发了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机车整备、碎修管理、普查与专项整治、信息共享、信息查询、电子地图六大板块,用黑、白、黄、绿、红五色醒目标示出基础信息、待检或待修、施修开始、施修结束或合格、扣修或不合格等机车状态,对机车出入库、整备过程、周期保洁及机车活件预报、提票、施修等进行全过程卡控。每项工序完成且质量合格后,该系统才自动生成“电子合格证”,解除限制派车出库,防止漏检漏修、错排计划等问题的发生。
“我们和厂家联合研发,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对新整备场进行软件支持,反复修改优化了数十次,投用以来深受大家欢迎。”该段“清佩”软件开发组党内品牌带头人张清佩说。他和技术人员把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与检修管理系统、技术管理系统、机车信息跟踪管理系统、材料工具一体化系统等无缝链接,和人脸识别、智能配送柜、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有机联系,与受电弓数据、轮对数据、6A数据等进行共享,实现了系统融合、信息共享,强化了技术、检修、整备、调度等各部门的合作,让机车整备作业进入了智能时代。
“我们在机车旁通过智能设备就能进行作业登记、施修提票、领取工料,查看机车检测数据、了解机车健康档案、掌握库内股道占用情况,非常方便18月30日9时许,罗鸣再次“刷脸”,由系统自动录入作业结束时间,随后开始检查下一台机车的保养维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