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中国高铁最美的“工笔画”

铁路一线   2019-05-21 08:18:41  0浏览 作者:

5月1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1000天,北京时间的“冬奥”脚步越来越近,作为重要交通配套工程——京张高铁的站后“四电”施工也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为让北京市区、延庆区和张家口市崇礼区三个赛区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便捷高效,承担京张高铁站后“四电”施工任务的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上千名建设者发扬詹天佑精神,应用智能技术,用创新奉献缔结繁华都市与秀美山川的“冰雪奇缘”,用智能建造勾勒出中国高铁最美的“工笔画”。

传承詹天佑精神,建设精品工程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100多年前,京张铁路破土动工,面对外国工程师的蔑视,詹天佑发愤图强,大呼“工学之前途,发达可期;实业之振兴,翘足以俟”。自此,“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詹天佑精神成为中国铁路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如今,沿着先辈的足迹,中国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建设如火如荼。

京张高铁建设难点比较多:海拔落差超过1000米、气温变化超过60摄氏度,穿越城区、库区、山区,线路包含有砟段和无砟段,设计时速既有350公里、又有250公里,不同地域和时速对牵引供电的弓网关系提出了更高的保障要求。

承建京张高铁站后“四电”工程的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将京张高铁看作推动电气化施工发展的重要项目。开工伊始,集团组织参建员工分批前往詹天佑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建好新时代京张高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京张高铁站后“四电”工程指挥部还深入开展主题劳动竞赛,发动干部员工集智聚力、献计献策,掀起比学赶超施工大干高潮,矢志把京张高铁建造成内实外美、质量优良、用户满意、社会认可、技术先进、品质一流的精品工程。

创新助力发展,高铁展现新姿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彰显着冰雪健儿驰骋赛场的拼搏精神,这场冰雪盛会注定是展现新时代中国高铁新形象的窗口。

在京张高铁站后“四电”建设过程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弘扬工匠精神,全面升级管理理念和施工组织体系,迈开了智能高铁建设的新步伐。

在2.2万平方米的生产资源管理中心,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将信息调度及智能培训中心、智能预配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智能物资管理中心、安全体验区聚为一体,打造了节能高效的多功能生产基地。利用多媒体培训设施和网络通信设备,技术人员可随时对关键工序进行远程技术交底和工艺展示;运用“四电”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物资设备的计划、采购、入库验收、据单发料、安装记录等全方位闭环管理。

为提升京张高铁信息化建造水平,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应用BIM技术,将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开展碰撞检测和深化设计,及早发现问题提前优化。他们还全面推行“信息化、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管理,应用云端视频调度指挥系统动态监控重点施工区域状态;使用恒张力架线车、隧道吊柱安装平台、电缆牵引展放机等新型专业机械设备以及轻型数显式弹性吊索安装仪、腕臂偏移测量仪等专业工具,显著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

凭借智能建造,绘“冬奥”交通图

京张高铁建成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3.5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届时,人们与冬奥盛会仅有一张高铁车票的距离。

如何让京张高铁带给人们更加智能、舒适的乘车体验,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力量?“智能建造”是全体建设者给出的坚定答案。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将智能技术与施工生产深度结合,不断丰富智能建造的内涵。他们研发并首次应用第三代接触网腕臂自动预配平台,可精确完成管材切割、料头分拣、管材工位间转移以及螺帽紧固,生产精确度和稳定性大幅度提升。智能化预配一组腕臂耗时不到5分钟,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个平台每天可以生产腕臂100余组,技术标准误差都控制在1毫米以内。

同时,指挥部采用智能牵引供电调度系统和智能牵引供电运营维护管理系统,集成先进的测量、传感、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息感知、多维融合、重构自愈、智能运维”,为高铁提供高效优质的动力牵引供电系统。他们还研制了国内首台铁路专用智能立杆车,融合机械臂、无线操作系统、倾翻预警功能,实现了钢柱的智能安装。

100多年前,詹天佑用人字形线路破解了列车上青龙桥时坡度过大的难题,用“竖井法”加快了八达岭隧道的施工进度。100多年后的今天,建设者遇到的“拦路虎”依然不少,但高超、先进、智能的建设技术让困难迎刃而解。在全体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下,京张高铁这项精品工程的宏伟蓝图正在变为新时代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