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潮头写人生
铁路一线 2019-05-08 07:51:39 0浏览 作者:上接A1版(上接A1版)
他和团队成员马不停蹄,一起研制“升级版”检测系统,不久新一代产品问世,解决了接触网坡度问题和最容易出故障的锚段关节处双线检测问题。随后,他又相继研发出了适应时速80公里轨道车、时速120公里专用检测车、时速160公里客车车体“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被科学技术部等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10年,国家863计划重点科研项目“最高试验时速400公里高速检测车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朱挺负责其中接触网几何参数及磨耗检测模块的设备研发。
搞科研就像登山,越往上走路越陡。高速铁路的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与之前产品有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在高速情况下开展检测,设备安装必须绝对可靠,检测对象是没有磨耗的新线。一连数十个不眠之夜,新接触网反光面极孝列车过道岔时目标物难以辨认等等,这些在别人眼里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被朱挺一一破解。
2011年阳春三月,京沪高铁联调联试现常
在中国当时最高水平的检测车CRH380A-001上,4号车厢顶上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装置,紧挨它的5号车顶上,则是从国外引进的同类技术装置。
启动、加速……平稳的列车上,参与试验的专家们围在显示屏前瞪大眼睛,观看着测试结果。
升弓:显示器上,国外设备出现了锯齿状的波纹,中国的则几乎纹丝不动。
采样:国外设备每25厘米检测一个点,中国的不到3厘米就检测一个点,频率更高。
结果:中国的检测设备稳定性更好,功能更为齐全,各项检测精度更高,甚至连安装也更稳固、牢靠。
现场顿时沸腾起来,试验的专家们一致认定,“中国的检测装置一点也不比进口的差”。在场的外国专家十分吃惊,因为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技术,德国、意大利等是世界上最强的,中国人居然悄无声息地走到了世界前列。
“朱挺设备”研制成功,就连高铁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都派出专家组来上海洽商引进。
接着,朱挺带领团队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接触网安全状态检测监测系统”等课题,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安装在既有运营车辆上的特殊要求,研究设计新的技术方案,首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设备运营状态下的在线检测,2014年6月顺利通过科技部的成果验收。
站在中国高铁发展的潮头,朱挺感慨地说:“好时代给了我难得的机遇,我不想错过,更不容错过1
“我是铁路职工,我热爱铁路事业”
“触类”可以“旁通”。铁路各专业相互关联,朱挺带领团队把掌握的智能机器视觉理论和取得的专用技术拓展到工务轨道、电务轨旁、驼峰溜放检测等其他领域。
驼峰,编组站解体货物列车的工作平台,上海局集团公司管内共有12座,为了防止车辆掉道和钢轨擦伤,超过一定换长的车辆必须禁止溜放作业,由调车机车挂运通过专用线路送至编组的股道。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普速铁路的货运能力逐步释放,商品汽车年运量已突破100万辆,其装运工具——JSQ特种车辆正在禁溜车种之列。
经测算,一辆JSQ特种车辆每过一次编组站,需停留约72小时,这种车辆越多,对整体运输效率影响越大。
货运增量行动等不得、慢不得,如果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突破现有规章限制,让特种车辆也能通过驼峰溜放,运输效率必将大幅提升,其产生的蝴蝶效应不可小视。
攻关的重任再次落到朱挺的肩上。经过现场调查,他把重点放在了改变驼峰溜放轨道的几何形态上。
去年春运前夕,华东地区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挺来到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编组站——徐州北编组站,试验时间选在每天车流相对较少的清晨。为了准确观测及记录每次试验的数据,他在寒风中蹲在峰顶用双手托着笔记本观察着实时检测数据,一会儿趴在没过小腿的雪地里,一会儿又跪到道砟上,冻得实在吃不消了,就站起身来跺跺脚,拍拍身子,搓搓耳朵,接着干。
不到半年,朱挺跑遍了管内所有驼峰,工务部门在他采集的数据支撑下,对符合改造条件的11座驼峰实施了精准改造,JSQ特种车辆在管内终于摘下了禁溜车的“帽子”,站内停留时间一下由72小时缩短到36小时,成果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专业部门的认可,目前已有6个兄弟局集团公司前来学习取经或有要求协助的意愿。
在中国高铁网络最密集的长三角地区,系统提升铁路固定设备智能化监测能力势在必行。由朱挺带领团队研发的工务、电务基础设施智能巡检系统相继问世,目前作为周期性的生产任务已在管内工务、电务领域推广应用,成功取代人工上道巡视作业,工作效率提高了近20倍,产生了数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2018年,国内第一辆时速160公里多专业综合巡检车问世,车上集高铁工、电、供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装置于一体,18项功能中有14项由朱挺和他的团队研发而成。
从事铁路科研工作20年来,朱挺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取得各类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许多企业看中他的科研攻关能力,想高薪挖走他,一位私企负责人曾亲自登门造访,承诺只要肯跳槽,愿意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和20人科研团队,均被婉言拒绝。
“我是铁路职工,我热爱铁路事业。”朱挺自豪地说。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