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战金秋
铁路一线 2018-10-24 09:19:25 14浏览 作者:高寒处兑现“军令状”
连日来,唐古拉地区接连降雪,最低气温已经跌至零下20摄氏度。10月17日10时20分,在格尔木工务段唐北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郭登岭的带领下,几十名职工正顶着严寒、冒着风雪进行换轨作业。
白茫茫天地间,“黄马甲”艳丽而醒目。不一会儿,大家的眉毛上都挂满了霜花。天寒地冻中,各项作业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扣件组职工熟练地操控着机具拆解扣件,切割组职工手持切割机精准切断钢轨,拨轨组职工手握撬棍将换下的钢轨推至一侧,现场火花四溅,“一二一二”的号子声和机器“突突突”的响声此起彼伏。
“注意脚下冰雪,架稳钢轨!我们的时间还有85分钟,大家不要着急。”技术员马祎俊一边指挥作业,一边提醒着大家。
为兑现28组道岔在10月底全部更换完毕的“军令状”,自9月下旬以来,唐北线路车间的职工每天都要在海拔5000多米的恶劣环境下全力奋战3个小时以上。
13时57分,施工进入最后阶段。郭登岭拿着道尺,每隔50米就蹲身仔细测量、检查,确保新换钢轨的几何尺寸符合标准。他的身后,捣固小车隆隆作响,让线路变得越发坚实可靠。
14时30分,当日换轨作业顺利结束,职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区,大口呼吸着氧气。
张 艳 周悦翔 桂连鑫
长坂坡下战鼓擂
10月15日16时40分,在离三国古战场长坂坡不远处的当阳玉泉寺站站场,近千件工机具摆放整齐,百余名“黄马甲”列队站好,一场由荆门桥工段组织的对12号道岔整体换装的“大会战”即将开始。
17时,“天窗”命令下达,施工现场一片沸腾。参战干部职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按照分工组织通力合作,共同奋战。防护组人员高度警觉,密切关注来车信息,拉起防护绳;切割组人员分段切割钢轨,钢花飞溅;拆除组人员迅速拆除回流线、卸下螺栓……旧道岔拆除完成之后,3台挖掘机进场,移除钢轨、辙叉、轨枕,清挖道砟、整平路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8时,场地清理完毕。在岔区不远处,轨排组成员摩拳擦掌,等待命令。“新岔推进1听到对讲机中传来的声音,等候多时的荆门重点维修车间副工长大手一挥,指挥大家迅速铺设道岔,引导轨道车把新岔推到既定位置。紧接着,风动卸砟、道岔胶结、钢轨焊接、捣固整修、整理道床外观……不知不觉中暮色四合,照明大灯依旧让现场亮如白昼。
20时30分,道岔更换任务顺利完成。经检查验收,施工质量达到既定标准后线路开通。参战人员陆续离开现场,新换装的12号道岔在夜幕下泛着清冷的光,等待列车驶过。
秦 涛 王 华
戈壁深处检修忙
10月13日5时左右,地处柴达木腹地的德令哈地区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西宁电务段德令哈信号车间职工集结完毕,乘车赶往几十公里外的陶力站。按照作业计划,当天,他们将完成管内陶力西咽喉道岔的“天窗”检修任务。
汽车行走在沙漠公路上,呼呼的冷风夹杂着沙砾不断扑打车窗。“没有命令绝对不能上道作业,视线不好,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车厢内,工程师马祥贵再次向大家叮嘱。
5时55分左右,汽车拐进陶力站站台,几组人快速赶往西咽喉岔区。“室外防护人员,‘天窗’命令已下达,现在可以上道作业。”6时30分,对讲机里传来通知,紧张的“天窗”修开始了。空旷的戈壁深处,转辙机的轰鸣声、对讲机里的呼唤应答声、工具与钢轨尖锐的碰撞声格外清晰,微弱的头灯灯光飘忽不定,给深邃的夜空平添了几分神秘。
7时20分,一抹艳丽的朝霞染红天边,职工们忙碌的身影渐渐露出了清晰的轮廓。8时30分,2个小时的检修宣告结束。大家回到车里,拿出昨夜准备好的面包、矿泉水、火腿肠,开始集体吃早饭。随后,他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在短暂的修整后,将马不停蹄地开始对2号、4号、6号道岔进行检修。
赵风斌 叶 超
为疲劳钢轨做“按摩”
10月16日,图们工务段延吉线路车间干部职工一早便来到单位,准备当天的钢轨应力放散施工,为“疲劳”钢轨做“按摩”。
秋高气爽,职工个个精神饱满,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便来到钢轨放散施工地。8时,施工正式开始,职工们纷纷抬起机具上道。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职工们两人一组,一人把起拨道器置于轨底将钢轨抬起,另一人则拿着滑轮试探着放入轨底。
“起的高度够不够?滑轮放好了吗?手拿出来了吗?”工作中的话虽不多,但每一句都彰显出他们对彼此安全的牵挂。
垫完滑轮后,钢轨放散“重头戏”登常几人合力将近200公斤重的钢轨人力滑车放置于钢轨上,反复冲撞撞轨器平面,直至将钢轨应力调整至合适状态。整齐的号子声与“叮当”的撞轨声交替不绝,在金秋时节显得和谐而动人。芦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