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头的较量
铁路一线 2018-06-22 08:15:33 10浏览 作者:1980年5月31日,西南铁道报一版刊登消息《郭寿云冒雨巡查,防事故受到表扬》,报道了工务职工巡查线路及时排除落石的典型事迹。38年过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防洪任务虽然一如既往的艰巨,但防洪形势却在技术不断革新发展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作中,特别是防洪看守已实现了从“用眼睛盯”到“用监控看”的跨越……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使分散在群山中的防洪看守点如同一根根“定海神针”,守护着山区铁路的安全畅通。
服役30余年的成昆线“章显容看守点”,就是这样一根“定海神针”。
20世纪80年代,“章显容看守点”的前身、成昆线K246临时防洪看守点设立,20世纪90年代它升级为全年防洪看守点。2009年,因女看守工章显容成功处置事故,这个看守点被正式命名为“章显容看守点”。现在,4名女职工是这个看守点的守护者。
5月18日11时34分,K5620次列车从看守点飞驰而过,当班看守工刘碧琼接车后放下信号旗,拿起望远镜和对讲机,像往常一样仔细“打量”线路旁300米高的危岩。她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每隔60分钟就必须巡视一次。”
成昆线246公里308米至392米段是“章显容看守点”的看守范围。危岩在植被掩映下看不出任何危险,但经刘碧琼指点,仔细观察山体,才真切感受到了这场长达数十年的“与石头的较量”。
看守点对面高7米的挡墙鲜明地分成新旧两截,上面还加固了数十根钢轨栅栏,岩石下的主被动网呈拦截状。刘碧琼说:“别看这段线路不长,看守的难度却很大。”2016年、2017年,山体下方两处十几米长的“王村棚洞”相继修建,数米厚的顶棚、巨大的石柱让这段线路有了“重量级”保护。此外,山间主被动网层层相叠,很多“不听话”的石头被有效拦截。尽管这样,小意外仍时有发生。“前段时间,有两块皮球大小的石头从山上掉落下来,越过铁道滚入了河中。”刘碧琼说。
向章显容和刘碧琼提起郭寿云排除落石的事迹,章显容说:“这些年来,防洪科技一直在更新,全靠人防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她指了指一旁的落石报警器说:“一旦有山体松动、石头滚落,它都会自动报警。”
当问及一旦发现威胁行车安全的落石怎么办时,章显容和刘碧琼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按、二打、三防、四报”。刘碧琼说:“一旦发生险情,只要一按对讲机上的紧急按钮,区间两头的车站、区间内运行的列车都会在瞬间接到报警,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全年看守不仅需要看守技术,更考验着规范管理和人文治理。为了更好地工作,“章显容看守点”的看守屋已从原来的棚屋变为了水泥小房,里面电风扇、热水器、冰箱等一应俱全,墙上挂着的干部巡查意见簿被填写得满满当当,看守制度经过几十年的“添砖加瓦”变得更加规范健全。
近年来,成都局集团公司尤其注重科技防灾建设,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防洪安全保障体系逐渐建立健全。今年,成都局集团公司共设定汛期防洪地点2059处,其中Ⅰ级防洪地点56处、Ⅱ级防洪地点385处、Ⅲ级防洪地点1618处,大多数看守点都用上了新方法、新技术。科技在不断进步,责任却未有丝毫减弱,几十年来,在西南万里铁道线上,平凡的看守工们始终用他们勤劳的汗水守护着大动脉的安全!
刊自西南铁道报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