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间传唱青春歌谣

铁路一线   2017-06-01 21:29:35  0浏览 作者:集团

■本报 朱进军

1988年11月26日,伴随着大瑶山隧道正式投入运营,广州铁路局广州工务段乐昌桥隧车间大瑶南桥隧保养工区正式成立,负责大瑶山隧道的安全养护工作。当时工区的职工大多数是退伍老兵,他们组成青年突击队,保证了大瑶山隧道的安全畅通。因工作成绩突出,1996年,工区被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授予红旗突击队称号,2001年被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30年过去了,这批青年突击队员大多依然坚守在大瑶山,把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这条隧道。

大瑶山隧道地处山区。上世纪90年代,进出工区交通不便,职工上下班要从乐昌站沿铁路走进来,单程需要2小时40分钟。大瑶南桥隧保养工区的职工克服重重困难,担负起了保护大瑶山隧道的重任。

今年5月6日上午,再一次来到大瑶山隧道。这条隧道全长14.295公里,曾经是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隧道位于京广铁路入粤的咽喉要道,处于崇山峻岭之间。

在工区,见到了老朋友——工区工长胡国建。1990年4月,胡国建来到这个工区,从桥隧工、班长到工长,在大瑶山工作了27年。“现在工区共有职工20人,其中15人都是上世纪90年代参加铁路工作的退伍兵。”胡国建介绍说。

大瑶山隧道的长度在当时曾被外人赞叹,但对于铁路职工来说,这里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正是由于长度较长,隧道内常年阴暗潮湿,空气流通不畅,粉尘污染严重。特别是大瑶山隧道里1979公里270米和1978公里380米两处,存在岩石断层、水资源丰富、常年涌沙涌水不断的情况,养护难度非常大。

当年仅25岁的胡国建加入这一保护大瑶山隧道的群体后不到2个月,就遇到一次大的涌水淹没铁路线。胡国建与其他职工在隧道里奋战了3天,才让铁路恢复正常运行。他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7年。

从1990年开始,大瑶山隧道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大的涌沙涌水事件,职工时刻准备处置线路病害。有一年,工区职工在隧道里抢险了11个昼夜,挖泄水便沟,逐段排水,恢复通车。那次洪水淹没了很多工区职工的家,但在隧道没开通前,没有一个人离开岗位。

如何把隧道病害对铁路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工区职工围绕这一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攻关,总结出“一掀二拖三疏”抢修法,较好地处理了涌水涌沙的危害。现在,隧道涌水涌沙对铁路安全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

针对严重的隧道边墙漏水病害,工区职工总结出“三步走”整治法,根除了因漏水产生的线路板结、翻浆冒泥等病害。针对基床吊空、断裂等病害,他们总结出“一询二摸三整”工作法,采用楔垫钢板块灌注水泥浆液法进行隧道基床病害整治。后来,这一整治法被推广到广铁集团管内京广铁路的所有隧道基床病害整治工作中。如今,他们应用新的视频监控技术对隧道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发现涌沙涌水苗头,第一时间处置。

斗转星移,当年的青年大都50多岁了。但是落实标准、保证安全、处置病害的激情从没改变,他们尽心尽责保卫大瑶山隧道的安全畅通,大瑶山间也传唱着动听的歌谣。

采访手记

大瑶南桥隧保养工区职工不怕吃苦的精神,展现了铁路人的铮铮铁骨。在这里工作,没有娱乐生活,只有山水相伴。隧道阴冷潮湿,在里面工作久了,很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们依然扎实工作,从不言苦。

吃一阵子苦易,吃一辈子苦难。工区大多数职工都在大瑶山工作了30年左右,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条隧道,但没有人后悔过。

这个工区的职工面对困难从未退缩。他们在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取得一个又一个技术革新的成果,筑起一道道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坚实屏障。

随着采访的深入,越来越敬佩他们,仿佛听到了大瑶山间传唱的青春歌谣。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一样的职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才有了坚实保证。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