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敬亲暖人心
铁路一线 2016-11-09 08:23:44 0浏览 作者:北京铁道报消息 “来,爷爷,您尝尝好吃吗……”近日,笔者刚走进承德工务段职工杨立民的家门,就看到放学回家的小孙女将切成一厘米见方的苹果用小勺小心翼翼地喂进了爷爷的嘴里。
杨立民的家不大,推开房门,一股淡淡的洗衣粉混着阳光的香味儿扑鼻而来。洁净的床单、洁净的地面、整齐的床铺,这间坐落在县城边的房屋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从容光焕发的面庞也看得出老人虽然患病多年,但在儿子一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依然生活得有滋有味。
“我爸得这毛病已经有23年了。”杨立民介绍说,老人今年79岁,1993年得了脑血栓,2003年二次复发,2010年又患上了小脑萎缩综合征,这注定了他在今后的人生里连流利的说话、利索的走路都成问题。“这不,再难也过来了,现在挺好的。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啥可说的。”看似轻描淡写,一下子穿越了23年的时空,穿越了杨立民从青年到中年的历程,从老爷子患病时亲戚的质疑到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一路走来,这23年饱含更多的是苦闷时的泪水和面对困难的坚强。
“比起2012年,其他的都算是好日子。”杨立民回忆起2012年那段时光,眼前又浮现出那些根本不想触碰的日子,眼角不禁涌出了泪珠。2012年,杨立民的母亲因病去世,让老伴很受打击。相濡以沫那么多年,杨立民父亲的精神一下子没了寄托,整个人都垮了。加上老人本身就有慢性病,又着急上火,那段日子性情大变,“喜欢”上了摔东西、砸家具、骂人。杨立民夫妻俩挨骂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老人还会跟小孙女吵架。“最难的是老人瘫痪在床且大小便失禁,每时每刻都需要人照看……”看到杨立民有些激动,妻子冷红梅拽了拽他的衣角:“别说了,都过来了1
在聊天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2012年老人受抑郁症的影响,晚上基本不睡觉,夜里最多能起来17次上厕所。那阵子,杨立民成了“陪床专业户”,白天上班,晚上陪床,赶上休班就“连轴转”,两个月瘦了10多公斤。杨立民的妻子冷红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照这样下去,这个家非垮了不可。“刚开始给公公擦屎端尿真不习惯,毕竟是老公公,但看立民那样我真心疼,后来就慢慢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啥了,让老爷子多活几年比啥都强,将心比心吧1冷红梅回忆道。
从2012年到2015年的3年时间里,杨立民和他的媳妇以及两个孩子每天与这样一个“老小孩”为伴,帮老人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接倒大小便,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老人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性情也逐渐恢复正常。
“好、好,我儿子对我非常好,儿媳妇、小孙女对我都好。”老人用并不清晰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之情,眼角已经流出了泪水。这一刻,老人的表情像孩子一样纯真、开心。
鉴于杨立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承德工务段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的基础上,将他调到了离家较近的隆化线路工区,并担任班组长。“自古忠孝难两全,我当班组长的时候才23岁,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很多已经是车间主任、副主任了。但比起这些,我认为还是有一个完整的家重要,老爷子健康,我们就高兴。衷心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关爱1
谈起工作,杨立民有着些许的遗憾。除本职工作外,他还是一个兼具暖气管路、太阳能、养路机具修理等技能的多面手,心细、热情在左邻右舍是出了名的。工友住平房的多,谁家有个小修小补的活,杨立民都主动靠前。现在,杨立民又有一个重任,就是在段实训基地组织的后备工班长培训班中,负责带领学员上线路进行实战练兵。目前,他培训的很多学员走上了工班长的岗位。
庭院的小菜园,秧苗长势喜人;干净整洁的厨房,饭菜已经飘香。贤孝融化了病痛,泪水言语着浓情,这一刻不是定格,而是延续。这一刻爱溶于血液、化于无形,又无处不在,延伸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