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行车一把闸——记路成都铁路局劳模、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潘建勇

铁路一线   2016-07-26 09:09:42  0浏览 作者:

通讯员刘作瑜

潘建勇是重庆机务段内江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在担当乘务工作的36年里,多次获得段和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安全标兵等荣誉。前不久,他再次荣获路局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80年,潘建勇来到铁路工作,从司炉、副司机再到司机,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韶山3型再到和谐型,潘建勇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遇到每一次更换机型,潘建勇都刻苦钻研学习,直至把密如蛛网的电路图都分清理顺,把每个机车重要零部件的特点性能都了然于胸,成为所学机型的行家里手才肯善罢甘休。

内六线大关至昭通段桥隧多、坡度大,高坡地段累计长84公里左右,多数地段坡度达20‰,最大坡度达23.2‰。内江运用车间内六客车队担当该区段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由于该区段平均坡度大、曲线落差大,且地质不稳定,易造成坡停、停车易溜逸等,行车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内六客车队时任队长邢跃军介绍,该段在内江运用车间成立内六客车队后,过去他们使用过的机车局限于SS型,但新线开通时使用的机车却是SS型,并且几乎所有人员均是新司机,因此被称为新线、新机型、新人员的“三新”车队。

潘建勇的业务技能和勤学肯钻的工作态度被邢跃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硬是从成渝车队将潘建勇争取到了内六客车队。潘建勇也正式成为征服高坡地段行车的重要成员。

起初,面对高坡地段行车经验少、车队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新机型不熟悉等一系列难题,潘建勇主动请缨,加入到高坡地段行车攻关小组,不断总结过去的行车案例,并通过加强非正常行车办法的补强培训,让旅客列车稳稳地开行在内六线上。

在对SS型机车技术知识进行学习钻研后,2003年下半年,内六客车队又指派专人到有类似坡度的川黔线实地考察、取经,总结好的操纵方法和拟定内六线操纵方案,查阅资料、案例,制定内六线高坡地段停车、防溜、限速、进站等规则,并组织乘务员进行专题学习。

在学习和实地考察过程中,潘建勇每次都用心记下每个坡道、每处弯的具体位置,同时依据雨天、雾季等气候条件和操纵机型特点,通过不断总结摸索,悟出了一整套完美结合线路纵断面、力学、天气变化的操纵技巧,即直线行驶点式撒砂,弯道行驶直线撒砂,再辅以电空制动操纵技巧的“潘式高坡地段客车操纵法”,这套行车秘籍后来被制作成“手抄本”在全车队得到推广。

在经过连续坡道、弯道时,潘建勇还发现,如果操纵得当,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采取操纵机车“惰力运行”的方式,还能有效解决山区铁路机车牵引耗电过大的难题,他成为了车队里有名的“节电大王”。

内六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SS型机车牵引的旅客列车如履平地般地驰骋在这条线路上。但潘建勇和车队的其他骨干成员并未为此骄傲,而是不断细化分解线路,将大关至昭通北这一重点区段按7个区间制作出操纵风险提示卡,让乘务员随身携带,随时查看。

2011年1月,内六线引入HXD3C型机车。内六客车队想到成都机务段已在使用这种机型,便立即组织安排潘建勇和其他骨干去跟车学习。回段后,潘建勇结合内六线线路纵向示意图,再次制定了HXD3C型机车高坡行车系列操纵方法,为内六客车队行车安全再添保护伞!

多年来,潘建勇始终坚持并兑现着自己的安全承诺,目前已实现安全行车3200余趟,安全里程达到75万公里。先后安全优质完成军、专、特重点列车牵引任务80余趟,防止相撞、弓网及一般C类、D类事故40余件,未发生过一起责任机破、临修及责任行车事故。

评论
    loading...